[发明专利]一种液压衬套橡胶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1451.X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4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林;朱宇航;韦康然;朱家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誉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17/00;C08L75/16;C08K5/18;C08K3/04;C08K3/26;C08G18/50;C08G18/67;C07C213/00;C07C217/76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胡玉 |
地址: | 237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衬套 橡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衬套橡胶的生产工艺,属于橡胶生产工艺技术领域,且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称取各原料组分;步骤二、混炼一段混炼胶;步骤三、混炼终炼胶;步骤四、定型硫化,获得液压衬套橡胶。为解决现有的液压衬套橡胶防腐、减震、耐久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从防老剂防迁移改性和向橡胶体系增加阻尼低聚物两方面着手:首先是防老剂的改性,以N‑苯基对苯二胺防老剂为底物,对其进行分子量增加改性;二是进行有机氟的接枝改性;其次,合成具有超支化结构的阻尼聚合物,在橡胶体系中形成具有弹性和阻尼性能的互穿网络,使获得的液压衬套橡胶的防腐、减震、耐久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橡胶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衬套橡胶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液压衬套是指相对较于橡胶衬套,在橡胶内部封装了一部分液体,用处和橡胶衬套一样,用于车辆底盘各系统与车身之间。液压衬套能较好地满足底盘系统相互矛盾的隔震要求,当受到低频、大振幅激励时,它能够提供大刚度和大阻尼,从而衰减了由于路面或车轮的不平衡激励通过悬架传递到车身的动态力;而当受到高频、小振幅激励时,它的动刚度和阻尼有所降低,有效地减小了动力总成与车架或车身间的振动传递率。
而现有的液压衬套橡胶普遍存在综合性能不佳,耐久、防腐、减震性能不好,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压衬套橡胶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衬套橡胶的生产工艺,以提供一种液压衬套橡胶,其综合性能优,耐久、防腐、减震性能优,以解决现有的液压衬套橡胶耐久、防腐、减震性能不好的问题。
针对现有液压衬套橡胶耐久性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橡胶易老化现象,而橡胶的老化实质上是其内部分子链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造成了材料宏观性能的劣化,比如,在物理方面橡胶分子链的滑移、构象转变则会造成材料发生蠕变、永久变形、应力松弛等现象;在化学方面则是橡胶分子链发生氧化、降解、交联等变化,从而导致橡胶网络结构的破坏。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现有比较经济有效的手段是通过防老剂的加入来解决,但是加入的现有防老剂多为小分子,极易发生迁移,不仅降低防老化效果,而且还会造成制品表面缺陷(喷霜),影响其使用性能;针对现有液压衬套橡胶减震效果不好,是由于橡胶的弹性和阻尼特性不能满足液压衬套工作要求。
因此,本发明从以下两方面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防老剂防迁移改性;向橡胶体系增加阻尼低聚物来增加橡胶体系的阻尼特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压衬套橡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以下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组分:天然胶18-24份、再生胶1.5-4份、阻尼低聚物0.5-3.5份、氧化锌0.9-1.5份、硬脂酸0.2-0.6份、石蜡0.1-0.2份、微晶蜡0.4-0.6份、改性防老剂0.6-1.2份、复配促进剂0.6-1.2份、硫磺0.4-0.7份、碳酸钙2-5份、N550炭黑9-12份、N774炭黑3-4份、芳烃油3-5份、石蜡油300 1.5-2.5份;
步骤二、将天然胶、再生胶和阻尼低聚物置于密炼机中混炼40-80s,然后依次加入氧化锌、硬脂酸、石蜡、微晶蜡、芳烃油和石蜡油,混炼至90-110℃,然后加入N550炭黑、碳酸钙和N774炭黑,混炼至138-145℃,其中在121-125℃时提上顶栓一次,时间为16-18s,然后排胶,再通过开炼机降温3-4遍,得到一段混炼胶;
步骤三、将步骤二获得的一段混炼胶停胶6-9h,然后依次加入改性防老剂、复配促进剂和硫磺,混炼至128-135℃时排胶,获得终炼胶;
步骤四、将步骤三获得的终炼胶在挤出机上挤出成型后,再用平板硫化机对成型后的终炼胶进行硫化,硫化温度143-155℃,硫化时间8-15min,获得液压衬套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防老剂通过以下步骤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誉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誉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14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层状围岩隧道全机械化施工操作车
- 下一篇:一种高速列车重联端防冰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