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排水管防堵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2158.5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9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真;周元辅;张学富;刘士洋;丁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隧道 排水管 堵塞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排水管防堵塞装置,其结构包括横向盲管,所述横向盲管上设置有纵向盲管、电磁阀I、电磁阀II和流速传感器,所述纵向盲管的两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横向盲管的内部,所述电磁阀I密封连接在所述横向盲管上端的左侧,所述电磁阀II密封连接在所述横向盲管上端的右侧。本发明实现了对隧道排水管的通畅度进行检测,并且能远程控制防堵塞装置对隧道排水管的堵塞部位进行疏通,加快了隧道排水管疏通时的速度,提高了防堵塞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能够对不同位置的隧道排水管进行锁定,从而方便让操作人员后续为玻璃储液罐内部添加反应溶液,节省了操作人员后续为玻璃储液罐添加反应溶液时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排水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排水管防堵塞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的排水系统是隧道安全运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通常情况下,在隧道排水系统中,围岩中的水通过环向盲管、纵向盲管、横向盲管排入中心沟。然而,排水系统结晶堵塞现象在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区铁路隧道普遍发生,在公路隧道亦普遍出现,致使隧道排水系统整体失效,恶化了隧道结构受力与服役状态,进而导致衬砌开裂、渗漏水、挂冰等次生病害,严重影响到隧道结构服役与运营安全。
根据专利201720196236.6可知,防止排水管堵塞的装置,包括排水管与定位板,在所述定位板上预留有可供排水管穿过的通孔,在排水管一端设置有引流管,在所述引流管下方设置有动力源装置,所述动力源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安装在排水管内的清理刷连接,在动力源装置的轴承内设置有线圈及磁体,所述线圈通过导线与镶嵌于排水管主体内壁的导电板连接。本方案结构简单,防堵效果好,具有物理与化学的双重防堵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排水管中水量充沛时以水流为动力,缺水时可利用风力为动力,资源利用率较高。
根据专利201910950599.8可知,一种防堵塞排水管道,包括排水管,排水管外壁的顶部固定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壁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磁铁的两侧滑动连接,且第一磁铁固定设置在半圆滑套的底端,排水管内壁的顶端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壁的两侧分别与第二磁铁的两侧滑动连接,本发明一种防堵塞排水管道,通过在排水管道底端设有的备用管道,以及在连接管道和直通管道内部穿插设有的半圆管板,以及在半圆管板顶端设有的挡盘,在发生堵塞的时候,挡板起到备用管道的引流的作用,避免污水进入堵塞点,在档板置于连接管道的顶部,不会影响排水管道的正常排水。
目前,现有的隧道排水管防堵塞装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现有的隧道排水管防堵塞装置不能对隧道排水管的通畅度进行检测,并且不能远程控制防堵塞装置对隧道排水管的堵塞部位进行疏通,需要操作人员到达现场对隧道排水管进行疏通操作,减慢了隧道排水管疏通时的速度,降低了防堵塞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而且不能够对不同位置的隧道排水管进行锁定,操作人员在为玻璃储液罐添加反应溶液时容易出现走错位置的现象,增加了操作人员后续为玻璃储液罐添加反应溶液时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排水管防堵塞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排水管防堵塞装置,包括横向盲管,所述横向盲管上设置有纵向盲管、电磁阀I、电磁阀II和流速传感器,所述纵向盲管的两端密封连接在所述横向盲管的内部,所述电磁阀I密封连接在所述横向盲管上端的左侧,所述电磁阀II密封连接在所述横向盲管上端的右侧;
所述纵向盲管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头连接螺纹连接头,所述螺纹连接头的上端通过玻璃通管,所述玻璃通管上设置有伺服电机、密封轴承和玻璃储液罐,所述伺服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玻璃通管外部的右端,所述密封轴承的外环固定连接在所述玻璃通管的内部,所述玻璃储液罐焊接于所述玻璃通管的上端,所述密封轴承通过固定轴连接玻璃密封辊,所述玻璃密封辊上设置有通孔和密封圈,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玻璃密封辊的中间处,所述密封圈环绕在所述通孔的外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21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拉链装配的自动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