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2173.X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1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王铮;刘铂;董婧;王敏;梁新刚;刘杰;王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G1/24 | 分类号: | B64G1/24;B64G1/10;B64G1/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高志瑞 |
地址: | 10005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eo 卫星 混合 推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GEO卫星变轨过程初末状态参数;其中,变轨过程分为化推变轨、电推变轨2个阶段,先进行化推变轨、后进行电推变轨;步骤二:确定化推变轨方程;步骤三:确定电推变轨方程;步骤四:确定化电混合变轨优化模型,根据化电混合变轨优化模型得到化推段最优变轨参数;步骤五:根据化推段最优变轨参数、化推变轨方程、电推变轨方程得到化推推进剂消耗、电推推进剂消耗以及电推变轨时间。本发明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可靠,变轨指标优于常规设计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
背景技术
静止轨道卫星通常由运载火箭运送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GeosynchronousTransfer Orbit),通过自身推进系统完成至目标轨道的转移变轨。随着卫星总体技术及电推进技术的发展,高比冲、小推力的电推进系统逐渐承担起静止轨道卫星变轨的任务。在卫星上配置化学推进、电推进2套推进系统。可以同时兼顾入轨时间、推进剂消耗等指标,更灵活地满足卫星不同飞行任务需求。化学推进系统大推力、低比冲工作时间短,其变轨过程可等效为脉冲变轨;电推进系统小推力、高比冲,通常采用连续全弧段点火变轨,两者混合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化电混合推进变轨的策略及相关变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两者混合变轨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优化问题,现有的优化计算过程复杂,计算结果可靠度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先化推后电推,化推段变轨按照脉冲变轨将变轨点位置、变轨推力方向、变轨速度增量作为优化变量;电推段采用近似等效方法,仅对2个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轨控仰角Ψ1、Ψ2,且可以通过半解析方法求解。最终将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按照参数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优化参数不超过10个,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结果可靠,变轨指标优于常规设计值。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GEO卫星变轨过程初末状态参数;其中,变轨过程分为化推变轨、电推变轨2个阶段,先进行化推变轨、后进行电推变轨;步骤二:确定化推变轨方程;步骤三:确定电推变轨方程;步骤四:确定化电混合变轨优化模型,根据化电混合变轨优化模型得到化推段最优变轨参数;步骤五:根据化推段最优变轨参数、化推变轨方程、电推变轨方程得到化推推进剂消耗ΔmU、电推推进剂消耗ΔmE以及电推变轨时间ΔTE。
上述GEO卫星化电混合推进变轨方法中,在步骤一中,初始轨道参数为(a0,e0,i0,Ω0,ω0)、目标轨道参数为(af,ef,if,Ωf,ωf,θf),中间轨道参数记为(am,em,im,Ωm,ωm)为待确定参数;其中,a0为初始轨道的半长轴,e0为初始轨道的偏心率,i0为初始轨道的倾角,Ω0为初始轨道的升交点赤经,ω0为初始轨道的近地点幅角;af为目标轨道的半长轴,ef为目标轨道的偏心率,if为目标轨道的倾角,Ωf为目标轨道的升交点赤经,ωf为目标轨道的近地点幅角,θf为目标轨道的真近点角;am为中间轨道的半长轴,em为中间轨道的偏心率,im为中间轨道的倾角,Ωm为中间轨道的升交点赤经,ωm为中间轨道的近地点幅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21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