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叉车智能充电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2497.3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3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舒志贤;王明明;刘朝晨;邱云峰;刘龙;刘广杰;杨玲;郭成城;田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龙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75 | 分类号: | B66F9/075;H02J7/00;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初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1 | 代理人: | 谢永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经济开发区繁华大***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叉车 智能 充电 装置 方法 | ||
1.叉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叉车本体(110),叉车本体(110)尾部设有开口向左的安装腔(111),安装腔(111)内设有可水平伸缩的电动伸缩杆(120),电动伸缩杆(120)左端设有第一充电接触板(131);安装腔(111)腔口处设有可转动的腔门(140),腔门(140)由一电机控制转动;
还包括与第一充电接触板(131)接触配合的第二充电接触板(132),第二充电接触板(132)位于一容置盒(150),容置盒(150)开口向右,容置盒(150)顶部盒壁上设有插腔(160),腔门(140)可插入到插腔(160)内;第二充电接触板(132)和容置盒(150)均固定安装在墙面上;
插腔(160)腔口高度大于腔门(140)的厚度;插腔(160)底面自右向左逐渐向下倾斜,插腔(160)左端的前后侧分别设有出水孔(161);腔门(140)自前后侧向中间逐渐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伸缩杆(120)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安装在叉车本体(110)内,所述活动杆左端设有开口向左的空腔(121),空腔(121)内设有可左右活动的移动杆(122),移动杆(122)右端与空腔腔底之间连接有弹簧(123),移动杆(122)左端与第一充电接触板(1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腔(111)腔口顶端设有安装槽(210),安装槽(210)内设有转杆(220),腔门(140)顶端固定套接在转杆(220)上;安装槽(210)一侧设有空槽(230),转杆(220)一端伸入空槽(230)后套接有同步轮(240),同步轮(240)与所述电机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叉车本体(11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腔门(140)与叉车本体(110)左侧面之间连接有防水橡胶条(1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叉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置盒(150)开口处设有电动盒门(1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智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充电接触板(131)和第二充电接触板(132)上分别设有正负触头,所述正负触头对应接触。
7.一种叉车智能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权利要求6的一种叉车智能充电装置,并包括以下步骤:
一、叉车自动移动到预定位置;
二、电机控制腔门(140)打开,并使腔门(140)呈水平状;
三、叉车移动,将腔门(140)插入插腔(160)内,插入完成后叉车刹车;
四、电机控制腔门(140)向下倾斜,使腔门(140)与插腔(160)底面接触;
五、电动伸缩杆(120)伸长第一充电接触板(131),使第一充电接触板(131)与第二充电接触板(132)接触,然后继续伸长第一充电接触板(131),使弹簧收缩,第一充电接触板(131)紧贴在第二充电接触板(132)上,这样就能接触式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龙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龙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249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