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方法和穿戴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2868.8 | 申请日: | 202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3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鄢宏兵;孔德华;欧阳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有财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方法 穿戴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以及执行这种控制方法的穿戴式装置,用于控制连结所述穿戴式装置的一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穿戴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可以侦测使用者捂耳时产生的脉冲信号。将在指令输入周期内侦测到脉冲信号的次数,传送至所述控制模块,作为所述控制模块执行对应功能的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是可实现简单的人机界面,省去传统做法中需要精准指尖控制的麻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穿戴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真无线耳机上实现的人机操作界面。
背景技术
传统的真无线耳机(True Wireless Stereo;TWS)通过蓝牙连接至手机或播收装置,透过简单的用户接口控制音乐的播收,接听电话或唤起特定应用。举例来说,使用者可通过在真无线耳机上进行敲击或触摸(长按)的方式来使手机的执行音乐播放/暂停、接听电话、上一曲/下一曲等命令。
然而,由于现今的真无线耳机设计精巧,体积细小。在佩戴入耳后,可操作敲击的区域极小,对于无暇使用手指头精细操作的使用者而言,并不是相当方便。因此,一种改良式的人机界面是有待发开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穿戴式装置控制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穿戴式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麦克风。所述麦克风可以是设置在所述穿戴式装置的耳内部,或耳外部,各有不同的侦测应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侦测到一个脉冲信号时,可触发一个指令输入周期。所述穿戴式装置可能在所述指令输入周期内,侦测到多个脉冲信号。在所述指令输入周期结束后,所述穿戴式装置可将侦测到的脉冲信号的总次数,传送至所述控制模块,作为所述控制模块执行对应功能的依据。
所述穿戴式装置可以是一个真无线耳机,也可以是有线耳机,或虚拟实境头盔等具有麦克风的应用设备。
所述指令输入周期为可自订值,预设值可以是一秒钟或两秒钟。
所述穿戴式装置侦测到的脉冲信号的总次数,与功能的对应,是可自定义的。举例来说,不同的次数,可对应到至少下列不同功能的其中之一:暂停/重新播放,音量调大,音量调小,往前跳转,往后跳转,呼叫语音助手,上一曲,下一曲,录音,唤起自订应用,及关机。
所述麦克风侦测脉冲信号的其中一实施例如下。所述麦克风可以是在一个持续采集声音的状态下,其中所述声音具有基准强度。所述脉冲信号的具体物理定义是,在数个毫秒内,例如50毫秒内,能量骤强第一倍数,例如五倍或十倍以上,然后又回到基准强度附近或以下的信号。当收到的信号符合上述条件时,便可以判定所述麦克风正在收到一个触碰或捂盖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麦克风在非指令输入周期时确认收到一个脉冲信号时,便触发了一个指令输入周期,同时开始计时及计数。所述计时长度超过所述指令输入周期,或未接收到新的脉冲信号的时间逾越一个空闲时限,便可认定为结束所述指令输入周期。
进一步地,在所述麦克风采集声音的过程中,还能从所述麦克风采集的声音中分辩出环境噪音强度。每次收到脉冲信号后,微处理器可将环境噪音强度变弱的时长与多个级距比较,以判断所述脉冲信号的动作类型。举例来说,轻触的情况下,接收到脉冲信号前后的环境噪音强度变化近乎不变。麦克风被手掌捂盖的情况下,可以侦测到环境噪音强度在接收到脉冲信号后有显着的下降。而捂盖动作的时间长短,可以用来区别输入的指令意义。例如不超过500毫秒的捂盖动作可判定为短捂,超过500毫秒以上的捂盖动作可判定为长捂。
进一步地,在所述麦克风采集声音的过程中,如果所述麦克风是一个安装在所述穿戴装置耳内部的主动回馈式麦克风,还可根据麦克风表面振膜受到气压变化的影响程度来判断是否侦测到一个戴上动作或一个取下动作。举例来说,戴上时耳内气压较大,振膜向内振动。相对的,取下时耳内气压变小,振膜向外振动。两种情况下收到的脉冲信号相位不同,可做为戴上或取下的判断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28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