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磁导体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3886.8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3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冯一军;陈克;郑依琳;王汉阳;侯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14 | 分类号: | H01Q15/14;H01Q17/00;H01Q1/48;H01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焦志刚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导体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磁导体和电子设备,涉及电磁波技术领域,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人工磁导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电介质层和金属背板;电介质层包括多个重复单元,任意重复单元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个重复单元包括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任意相邻的两个重复单元中的第二介质块相互连接为一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磁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磁导体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发展,人工磁导体(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s,AMC)结构的研究及其应用逐渐成为电磁波领域,例如微波毫米波领域的研究热点。人工磁导体又称为高阻抗表面,具有对入射波同相位反射的特点。由于其独特的电磁特性,人工磁导体在天线、能量传输、军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天线设计中,用人工磁导体替代天线的金属地板,可以在提高天线增益的同时降低天线剖面。
传统的人工磁导体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刻画一些图案实现在某些频率的零相位反射,进而应用到天线、吸波体等结构中,常用的金属为铜,然而,对金属进行加工形成人工磁导体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一种人工磁导体和电子设备,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人工磁导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电介质层和金属背板;电介质层包括多个重复单元,任意重复单元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个重复单元包括第一介质块和第二介质块,任意相邻的两个重复单元中的第二介质块相互连接为一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重复单元包括第一介质块和多个第二介质块;在同一个重复单元中,多个第二介质块围绕第一介质块;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重复单元中,其中一个重复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介质块与其中另一个重复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介质块连接为一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重复单元包括一个第一介质块和四个第二介质块,每个重复单元中的四个第二介质块分别为第一子介质块、第二子介质块、第三子介质块和第四子介质块;多个重复单元呈矩阵式排布;任意四个相邻的重复单元分别为第一重复单元、第二重复单元、第三重复单元和第四重复单元,在任意四个相邻的重复单元中,第一重复单元的第一子介质块、第二重复单元的第二子介质块、第三重复单元的第三子介质块和第四重复单元的第四子介质块连接为一体,形成组合介质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介质块在金属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方形,第二介质块在金属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方形,第一正方形的边长不等于第二正方形的边长;组合介质块在金属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正方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重复单元中,第一正方形分别与每个第二正方形角对角且连接为一体;第一正方形的边长等于第三正方形的边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正方形的边长为a,2.9mm<a<3.1mm;第一介质块的厚度和第二介质块的厚度为h,1.1mm<h<1.3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重复单元中,第一正方形分别与每个第二正方形角对角且间隔设置;第一正方形的边长大于或等于第三正方形的边长;第一介质块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介质块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正方形的边长为a,1.5mm<a<3.5mm;第二正方形的边长为b,1.3mm<b<1.7mm;第一介质块的厚度为h1,1.1mm<h1<1.3mm;第二介质块的厚度为h2,0.5mm<h1<0.7mm。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介质块为圆柱体,第一介质块在金属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圆形;组合介质块为圆柱体,组合介质块在金属背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圆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圆形的直径和第二圆形的直径为c,3.9mm<c<4.1mm;第一介质块的厚度和第二介质块的厚度为h0,1mm<h<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38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