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灵敏度可控的Pb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4696.8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8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由天艳;刘晓红;李丽波;罗莉君;毕晓雅;赵万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26;G01N2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敏度 可控 pb base sup | ||
1.一种灵敏度可控的Pb2+诱导的双放大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cDNA-碳基纳米材料的制备;
将1-(3-二甲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然后加入到碳基纳米材料溶液中进行第一次搅拌以活化碳基纳米材料表面的羧基;再加入氨基功能化cDNA溶液,进行第二次搅拌后制备得到cDNA-碳基纳米材料溶液;
所述碳基纳米材料为氧化石墨烯、碳量子点或氮掺杂CQDs;
(2)将玻碳电极用三氧化二铝粉末打磨,然后依次在乙醇和水中超声,最后在空气中干燥得到预处理后的电极;
(3)将步骤(2)预处理后的电极浸泡在HAuCl4溶液中电沉积金粒子,处理后的电极备用;
(4)在步骤(3)制备的电极上修饰Pb2+适配体溶液,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得到的电极备用;
(5)在步骤(4)制备的电极上滴加巯基己醇溶液,以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室温条件下进行孵育,孵育后的电极备用;
(6)在步骤(5)制备的电极上滴加步骤(1)制备的cDNA-碳基纳米材料溶液;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继续反应一段时间,此时,得到传感器标记为cDNA-碳基纳米材料/MCH/Apt/AuPs/GCE;
(7)将步骤(6)得到的传感器置于不同浓度Pb2+标准溶液中绑定一定的时间,一个浓度的Pb2+标准溶液对应一个传感器,浓度和传感器呈一一对应关系;绑定后的传感器经超纯水冲洗后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此时制得的电极材料记为Pb2+/cDNA-碳基纳米材料/MCH/Apt/AuPs/GCE-1,以其作为工作电极,饱和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三电极体系在含有Ru(dcbpy)32+和三丙胺的缓冲溶液中进行测试;由MPI-EII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记录和检测电化学发光信号;建立Pb2+溶液浓度和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对应关系的标准线性曲线;
(8)待测样品中Pb2+浓度的检测:
将步骤(6)得到的电极置于Pb2+的待测溶液中,超纯水冲洗后在室温下自然晾干,记为Pb2+/cDNA-碳基纳米材料/MCH/Apt/AuPs/GCE-2;此时制得的电极Pb2+/cDNA-碳基纳米材料/MCH/Apt/AuPs/GCE-2作为工作电极,饱和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为对电极;将所述的三电极体系在含有Ru(dcbpy)32+和三丙胺的缓冲溶液中进行测试,检测电化学发光信号;代入步骤(7)建立的标准线性曲线中,得到待测溶液中Pb2+的浓度,实现对Pb2+的高灵敏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可控的Pb2+诱导的双放大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1-(3-二甲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体积比为1:1;所述1-(3-二甲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的浓度为10mM,N,N-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为5mM;
所述混合溶液A、碳基纳米材料溶液和氨基功能化cDNA溶液的体积比为1:2:2;所述cDNA溶液的浓度为1μM;
所述第一次搅拌的时间为15min;所述第二次搅拌的时间为2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可控的Pb2+诱导的双放大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GCE的直径为3mm;三氧化二铝粉末的粒径依次为0.3μm和0.0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敏度可控的Pb2+诱导的双放大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HAuCl4的质量百分浓度为1%;电沉积的电位为-0.25V,电沉积的时间为2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469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顶快速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微传感器技术的网络安全常态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