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命体征监测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4939.8 | 申请日: | 202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9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红;胡建中;周建辉;岳丽青;黄凌瑾;赖娟;张磊;刘硕;高武强;黄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和正医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455;A61B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标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8 | 代理人: | 蒋佳玉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命 体征 监测 报警 系统 | ||
一种生命体征监测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采集,即通过各类测量设备对人体的生命体征信息进行测量,并收集得到电子化、数值化的各种体征信息,将至少连续采集8周的数据通过物联网存到数据库中;将数据库分为两个子集,其中一个子集为训练集,另一个为测试集;S2、总结不同体征信息特征值,不断验证这些特征值的可用性;S3、通过机器学习,形成真实警报/无效警报分类模型;S4、通过交叉验证结合训练算法及验证算法验证分类模型的稳健性。本发明提供的生命体征监测警报方法,可以减少无效警报发生的概率,以便合理的分配医护资源,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命信息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命体征监测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生救治病患时,需要采集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生命体征包含了体温(T)、呼吸(R)、脉搏(P)、血压(BP)等,通过生命体征信息,医护人员可以观察病情变化,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对于病人生命体征信息的及时监测相当重要,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一些能对生命体征数据进行测量的仪器以及可根据生命体征测量结果自动发出警报监测方法,例如CN110522413A公开了一种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模块、终端,终端包括生命体征显示模块、生命体征对比分析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报警模块,生命体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患者的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对比分析模块用于将监测到的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与录入的标准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存储模块用于记录和储存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报警模块用于对患者生命体征异常的现象发出警报。该发明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多样化,使得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实时生命体征变化,且可以保证患者无人陪护时不会出现危险情况。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报警功能的实现存在缺陷,比如不区分紧急度优先级;因导联脱落、佩戴检测设备脱落等原因导致的无效报警过多。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判别生命体征监测报警真实性的生命体征监测警报方法,减少无效警报发生的概率,以便合理的分配医护资源,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命体征监测报警系统,可以减少无效警报发生的概率,以便合理的分配医护资源,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命体征监测报警系统,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数据采集,
即通过各类测量设备对人体的生命体征信息进行测量,并收集得到电子化、数值化的各种体征信息;
S2、总结不同体征信息特征值,不断验证这些特征值的可用性;
S3、通过机器学习,形成真实警报/无效警报分类模型;
S4、通过交叉验证结合训练算法及验证算法验证分类模型的稳健性。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建立数据库,将至少连续采集8周的数据通过物联网存到数据库中。
进一步的,将数据库分为两个子集,其中一个子集为训练集,另一个为测试集。
进一步的,训练集的数据量与测试集的数据量大体相当。
进一步的,以1/20Hz的频率记录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无创生命体征监测数据;
进一步的,将心率40 或 140;呼吸频率 8 或 36;收缩压 80 或 200;舒张压 110;脉搏血氧饱和度 85 %,定义为危象事件,危象事件需要进行警报通知。
进一步的,使危象事件持续40秒的容差,并且如果是间歇性的,则最少持续4分钟或累积持续5分钟中的4分钟。40 秒的容差表明,如果下一次超标发生在当前超标的 40 秒内,则它们是同一事件。由于采样频率为 1/20 Hz,这也意味着只允许在两个异常读数之间出现一个正常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和正医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和正医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4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