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养殖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制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5606.7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5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群;王菁;张丹;夏苏东;刘桐山;王钢;霍文慧;冯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20/163;A23K10/30;A23K20/174;A23K20/147;A23K20/105;A01K61/59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赵明媚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养殖 中华 绒螯蟹 非特 异性 免疫 制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养殖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制剂,其特征在于:每一千克所述免疫制剂中包含下述重量的有效成分:β‑葡聚糖0.02kg‑0.2kg、三黄粉0.06kg‑0.5kg、维生素C磷酸酯0.05kg‑0.3kg、肽聚糖0.05kg‑0.3kg、大蒜素0.01kg‑0.1kg。本发明的优点是可有效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和养殖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甲壳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养殖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研究表明,甲壳动物和其它无脊椎动物一样,缺乏脊椎动物所具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其免疫反应依赖于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及机体抗病能力是衡量甲壳动物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华绒螯蟹具有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已经被诸多学者所证明,这为非特异性免疫制剂在中华绒螯蟹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生理基础和条件。非特异性免疫制剂种类包括:微生物来源的多糖类制剂、动植物来源中草药制剂、营养因子类抗应激物质、人工合成制剂和生物活性因子类物质等五大类。中华绒螯蟹免疫制剂主要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机体抗应激能力而发挥作用,如增加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对应激因子的抗力等。
目前,关于单一种类非特异性免疫物质的功能研究及应用技术比较多,研究及应用结果主要为:(1)微生物源的多糖类(包括:葡聚糖、壳聚糖和脂多糖)对水生动物免疫能力的发挥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的血淋巴吞噬活性、血清溶菌活力以及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从而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促进作用;然而,微生物多糖不具备增加机体抗应激能力的作用。(2)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对鲤鱼、建鲤、异育银鲫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如溶菌酶活性和白细胞功能,同时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有效成分长时间使用不会导致抗药性或药物中残留物的积累,对人或其它动物有益且无害,显示其在水生动物养殖中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的潜力;然而,抗应激作用不明显。(3)营养因子类抗应激物质(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A等)可以显著提高养殖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增强鱼体抗病力,维持养殖动物正常的代谢功能和最佳健康状态;但是其非特性免疫作用不明显。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复合制剂可能成为替代传统抗生素的生物活性物质,但目前非特异性免疫复合制剂对养殖中华绒螯蟹免疫反应的影响相关研究仍比较缺乏的,将微生物多糖、中草药、抗应激物质等多种非特异性免疫物质作为原料进行复合,所制得的非特异免疫复合制剂却往往无法综合发挥各原料组分的优点,应用效果往往也较为有限,且不同的组分和配比制备出的制备出来的复合制剂差别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养殖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制剂(以下简称为“免疫制剂”)及其使用方法,可有效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和养殖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用于养殖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制剂,其特征在于每一千克所述免疫制剂中包含下述重量的有效成分:β-葡聚糖0.02kg-0.2kg、三黄粉0.06kg-0.5kg、维生素C磷酸酯0.05kg-0.3kg、肽聚糖0.05kg-0.3kg、大蒜素0.01kg-0.1kg。
优选地,每一千克所述免疫制剂中包括下述重量的有效成分:β-葡聚糖0.0375kg-0.15kg、三黄粉0.08125kg-0.325kg、维生素C磷酸酯0.05625kg-0.225kg、肽聚糖0.0625kg-0.25kg、大蒜素0.0125kg-0.05kg。
进一步地,所述β-葡聚糖、三黄粉、维生素C磷酸酯、肽聚糖及大蒜素均为粒度大于80目的粉剂。
进一步地,所述用于养殖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制剂还包括中华绒螯蟹蛋白肽,所述中华绒螯蟹蛋白肽来源于中华绒螯蟹下脚料的酶解产物(由蛋白酶酶解所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5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