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场景融合和MR的急危重症MDT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5988.3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何舰;王彬安;潘智政;许刚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乾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G16H80/00;G06T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5 | 代理人: | 束晓前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场景 融合 mr 危重 mdt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场景融合和MR的急危重症MDT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牵头医院系统和若干基层医院系统、若干急救车系统,所述牵头医院系统分别与所述基层医院系统、所述急救车系统网络连接;所述牵头医院系统将医疗全息场景融合终端、管理端设备、三维全息环境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有机连接,形成能充分利用全息场景融合和混合现实技术的急危重症MDT协同救治系统,解决现有其他方案或者产品中存在的系列问题,而且能基于多方融合和统一的医疗全息场景,为多方MDT协同救治提供准确、直观、完整、无歧义的自然交互,实现基层医院与牵头医院急诊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同质化,并有效的提升急危重症救治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场景融合和MR的急危重症MDT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是一门诊治和研究各种急危重症和急性创伤的临床学科,医院急诊科是集中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威胁生命的意外伤害和疾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当前阶段,急诊医学在农村与城市,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面临医务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救治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在此背景下,通过建设急危重症协同救治系统让三甲医院急诊医师和急诊专家团队及时介入基层急诊治疗,为基层医师提供指导,成为迅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急诊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现有急危重症协同救治系统通常有以下两种实现方案:
方案一:会诊系统
由基层医师发起会诊申请,预约会诊时间,安排远程专家协同会诊,出具会诊意见书,为基层医师提供指导。该类方案主要的缺点主要包括:
1、时效性差。会诊系统无法满足急危重症救治的高时效需求。基层医师在发起会诊前需要准备和录入大量会诊材料,加上预约和等待专家会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急危病人救治的时效性。
2、关键信息缺失。急诊系统以报告单、病历等间接信息为基础开展会诊讨论。使用会诊系统,远程急诊医师和急诊专家团队无法直观、迅速、完整的掌握整个救治过程,导致患者病情和体征状态、救治情况等关键信息的碎片化和缺失性,难以为基层医师提供相对准确的救治建议。
3、存在场景和语境的隔阂。基层医师和急诊医师以及急诊专家团队通过会诊系统音视频沟通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但并未打破场景和语境的隔阂。基层医师、急诊医师、急诊专家团队各方分布在不同的场景中,导致专家的提出救治建议和措施只能以文字、图示、动作等间接传递,造成基层医师理解的时延,同时存在理解偏差和信息失真。
方案二:电话或者即时通讯方式
由基层医师打电话或使用微信视频通话等即时通讯方式联系上级医院急诊医师,急诊医师通过电话或者视频通话沟通,收集相关信息,向基层医师给出救治建议。该类方案在具备第一类方案所有缺点的同时,还具备以下缺点:
1、缺少有效的和规范的多方协同机制。在远程急诊医师与基层医师协作过程中,缺乏急诊专家团队加入协作过程的技术手段,群聊方式又不符合医疗协作规范性和严谨性的需求,难以实现多方协同。
2、信息难以存档,无法回溯。无论是电话或者视频通话方式,只能以录音或者录像方式留存,难以形成完整的医疗协作档案,不利于过程追溯。
3、上级医院的急诊医师由于自身工作安排,必定存在无法接通电话和视频通话的情况。在此状况下,无法保证远程医疗协作支持工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场景融合和MR的急危重症MDT系统及方法,能够打破传统远程协同救治各方场景和语境的隔阂,实现各方场景的无缝融合,实现多方迅速、直接、准确、有效交互。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场景融合和MR的急危重症MDT系统,包括:
牵头医院系统和若干基层医院系统、若干急救车系统,所述牵头医院系统分别与所述基层医院系统、所述急救车系统网络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乾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乾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5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