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用于管网末梢个性化微增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7406.5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3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钱克平;王长华;詹红秋;陈立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4 | 分类号: | F17D1/04;F17D1/07;F17D3/01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艾中兰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管道 空气 增压 用于 管网 末梢 个性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用于管网末梢个性化微增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增压需求的用户侧入口主回路上安装2个闸阀,2个闸阀之间安装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2个闸阀分别作为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的进出口阀门。本发明针对有增压需求的用户,在用户侧入口采用管道离心式增压机的方式提高压力20~30%,避免了因个别用户需求提高整体供气压力,节能低耗。本发明仅对个别需求用户采用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提高压力,检修维护工作量极少,只需每年更换一次机油机滤,大幅度提高了钢厂节能降耗水平,为碳减排碳达峰做贡献,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动力技术领域,涉及管网末梢增压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钢厂过去在原料、高炉、转炉、轧钢等各分厂配置多座小型空压站,由于小型空压机能耗高,分散的小空压站管理不好会造成能源极大浪费。近年来各大型钢厂逐步趋向于全公司配置2~4个集中空压站,采用大型高效离心机替代高能耗小型空压机,采用全公司环网替代独立小型空压站孤网形式,最大程度实现节能减排,在碳达峰的大背景下,更有现实意义。
2个以上集中供气的压缩空气站出口管道联网,形成供气端到用气端的环网,用气端包括高炉、转炉、轧钢、原料、燃料等用户,用气性质包括动力空气、仪表空气、除尘反吹、气力输送、风动送样、连铸二冷雾化空气等,全厂压缩空气用量为20万m³/h。
空压机出口铭牌压力8kgf/cm2,一般运行压力在7kgf/ cm2附近调节,经过吸附式干燥机后,阻力损失大约1kgf/ cm2,到各主干网用户为6kgf/ cm2左右。
燃料供应厂处在公司环状管网3公里处的末端,压缩空气用量为4000m³/h,由于处于末梢,压力时常低于5.5kgf/ cm2,而用户使用煤种改变需提高压力需求到7kgf/ cm2。如何满足末端单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本发明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满足末端单个用户个性化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用于管网末梢个性化微增压的方法,在末端用户入口管道上设置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增加压力1.5~2kgf/ cm2,满足个性化压力需求。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用于管网末梢个性化微增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有增压需求的用户侧入口主回路上安装2个闸阀,2个闸阀之间安装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2个闸阀分别作为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的进出口阀门。
优选地,在安装2个闸阀的管道旁路设置单向阀,用于所述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应急跳车时维持一定低压空气。
优选地,所述单向阀为翻板式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入口压力4.5~6kgf/cm2,出口压力6.5~7.5kgf/cm2,增压20~30%。
优选地,所述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为单级离心式空气增压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用于管网末梢个性化微增压的方法,针对有增压需求的用户,在用户侧入口采用管道离心式增压机的方式提高压力20~30%,避免了因个别用户需求提高整体供气压力,节能低耗。以大型钢厂为例,用量20万m³/h的数量级,若提高整体供气压力1.5kgf/cm2,每月需增加数十万元电费,大幅度增加能耗,采用本发明方法,可大大降低能耗。本发明仅对个别需求用户采用离心式管道空气增压机提高压力,检修维护工作量极少,只需每年更换一次机油机滤,大幅度提高了钢厂节能降耗水平,为碳减排碳达峰做贡献,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离心式管道增压机用于管网末梢个性化微增压方法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74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