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深基坑三排桩支护逆作换撑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37995.7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5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相平;曹江;姜岩峰;周芸芸;刘昌森;牛宇琛;王云鑫;张潇丹;刘洋;樊津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郑广建;王永新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三排桩 支护 逆作换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深基坑三排桩支护逆作换撑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为超深基坑靠近敏感性建筑区域设置三排桩支护体系,所述三排桩包括第一排桩、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排桩的标高由外向内逐渐降低,三排桩支护体系施工完成后,对超深基坑整体开挖;地下室顺作区域结构施工,所述顺作区域临近所述三排桩设置,以为逆作换撑施工提供临时支撑结构;当地下室施工至顶板,地下室顶板及临时支撑结构强度符合要求后,则进行逆作换撑施工;为确保排桩侧推力的传导,地下室对应层配置钢筋混凝土的连板;所述连板预留回填洞口,以便于地下室的回填。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其设置合理,施工高效,有效保证超深基坑的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深基坑三排桩支护逆作换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土地紧缺,建筑工程和交通工程除了伸向高空,更向深层地下空间发展。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问题显得越发重要,以至于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深基坑或超深基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超深基坑其开挖深度一般超过10米,其施工难度更大、施工环境更为复杂。
在一些工程中,需要在已有的敏感性建筑物附近进行基坑作业。在待施工基坑与敏感性建筑物之间存在一个无形的“建筑红线”,其直接影响施工过程中的侧向推力,关系到敏感性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而,在敏感性建筑物附近进行超深基坑施工,如何保证施工的安全、高效,又不影响现有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超深基坑三排桩支护逆作换撑的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超深基坑三排桩支护逆作换撑的施工方法,其设置合理,施工高效,有效保证超深基坑的施工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超深基坑三排桩支护逆作换撑的施工方法,其包括:
S1,为超深基坑靠近敏感性建筑区域设置三排桩支护体系,所述三排桩包括第一排桩、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排桩的标高由外向内逐渐降低,三排桩支护体系施工完成后,对超深基坑整体开挖;
S2,地下室顺作区域结构施工,所述顺作区域临近所述三排桩设置,以为逆作换撑施工提供临时支撑结构;
S3,当地下室施工至顶板,地下室顶板及临时支撑结构强度符合要求后,则进行逆作换撑施工;为确保排桩侧推力的传导,地下室对应层配置钢筋混凝土的连板;所述连板预留回填洞口,以便于地下室的回填。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排桩、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的数量为多个,其间隔均匀设置;所述三排桩支护体系包括排桩、腰梁和预应力锚索,所述排桩为咬合桩,其通过旋挖桩机成孔。
作为优选实施例,步骤S2中,地下室顺作区域结构施工包括:
S21,地下第五层至地下第三层的顺作结构施工,施工时需施工临时支撑结构以备逆作换撑作业;
S22,地下第二层的顺作结构施工,为增加地下第一层楼板的强度,在地下第一层楼板主梁及次梁交界处设置临时圆管柱进行回顶;
S23,地下室顶板施工,在地下第一层设置两排平行于排桩的临时斜撑柱,以加固地下室顶板板面;
S24,沉降后浇带传力结构施工,以将三排桩逆作换撑施工的水平载荷传递至顺作区域的塔楼。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沉降后浇带传力结构包括楼板、边梁、设置在楼板与边梁之间的沉降后浇带、间隔设置在沉降后浇带内的钢梁临时支顶以及设置在钢梁临时支顶两端的埋件,所述埋件由连接板及钢筋固定连接;所述埋件包括第一埋件和第二埋件,其设置在钢梁临时支顶与边梁的连接节点处,钢梁间距为1500-20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7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为无人机起飞提供助力的停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物流冷鲜冷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