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毡条式袋口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8451.2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费建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纤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02 |
代理公司: | 盐城冠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50 | 代理人: | 徐旭栋 |
地址: | 2257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毡条式袋口毡 | ||
本发明属于除尘滤袋领域,具体涉及毡条式袋口毡,包括所述滤袋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袋口毡,所述第一袋口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袋口毡,所述第一袋口毡与第二袋口毡之间设置花板,所述花板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有压紧板,所述滤袋的内部设置有骨架,所述骨架外壁上套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部连接有滤料,所述第一袋口毡和第二袋口毡由多层布料组合而成,本发明可以使得袋口毡能够与花板之间紧密接触,且在安装的时候不会对滤袋进行损坏,使得滤袋安装的时候更加牢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尘滤袋领域,具体涉及毡条式袋口毡。
背景技术
在脉冲和气箱式脉冲除尘器中,粉尘是附着在滤袋的外表面。含尘气体经过除尘器时,粉尘被捕集在滤袋的外表面,而干净气体通过滤料进入滤袋内部。滤袋内部的笼架用来支撑滤袋,防止滤袋塌陷,同时它有助于尘饼的清除和重新分布,在除尘器除尘的时候需要将滤袋进行安装。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滤袋安装方式均通过勒条或弹簧片进行安装,但是在安装的过程中滤袋的成品凹槽处容易出现波浪状,不利于安装以及低排放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弹簧片存在,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市场会出现脚踩滤袋的情况,导致滤袋与其固定的弹簧片上下边缘出现割开的情况,同时在气体进行过滤袋内部的时候无法对气体进行二次的过滤,过滤的效果不够好,并且在滤袋安装的时候与花板之间的贴合度不够,使得灰尘从缝隙处溢出,使得花板上出现灰尘堆积,板结的情况,而且滤袋的承载能力不够。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毡条式袋口毡,具有可以使得滤袋与花板之间的连接处能够紧密贴合,不会造成灰尘溢出,在花板上堆积,板结,并且可以避免传统的安装方式,在安装使用的时候不会造成弹簧片割破滤袋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毡条式袋口毡,包括所述滤袋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袋口毡,所述第一袋口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袋口毡,所述第一袋口毡与第二袋口毡之间设置花板,所述花板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有压紧板,所述滤袋的内部设置有骨架,所述骨架外壁上套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部连接有滤料;
所述第一袋口毡和第二袋口毡由多层布料组合而成,所述布料包括外层布、混合纤维层、加强层和内层布,所述外层布的一侧设置有混合纤维层,所述混合纤维层的另一侧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另一侧设置有内层布,所述外层布与内层布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伸缩条和第二伸缩条。
优选的,所述压紧板的尺寸大于第一袋口毡的尺寸,所述连接板的等距设置在压紧板的端面上,且连接板设置为六个。
优选的,所述骨架包括顶盖、支撑柱和底盖,所述顶盖设置在滤袋的内部,所述顶盖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连接有底盖。
优选的,所述顶盖和底盖靠近支撑柱的一端设置有插孔,且插孔的尺寸与支撑柱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支撑柱分别与底盖和顶盖插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固定环的两侧设置有盲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条与第二伸缩条为氨纶,所述第一伸缩条和第二伸缩条垂直设置,且等距设置在外层布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布料每平方米的重量为600-800克。
优选的,每层所述布料的厚度为2-3毫米。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内部凹陷,且凹陷的尺寸与第二袋口毡的尺寸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纤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纤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8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度测量工具
- 下一篇:基于RRT算法与人工势场法相结合的微机器人避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