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神科临床检验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38822.7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2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晋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晋柱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G16H50/20;G06K9/00;G06F3/01;A61B5/16;A61B5/369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神科 临床 检验 工具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精神科临床检验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检测系统(2)以及检测结构(3);所述检测系统(2)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1)内,所述检测结构(3)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1)上,且与检测系统(2)电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剪力墙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主体箱(11)、万向轮(12)、靠背(13)、扶手(14)、电源线(15)、第一支臂(16)、第二支臂(17)以及显示屏(18);
所述主体箱(11)为矩形箱体结构,所述万向轮(12)分别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下壁,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相互对称,所述靠背(13)底端固定焊接于主体箱(11)上壁,且位于中心部位处,所述扶手(14)一端分别通过轴架活动安置于主体箱(11)上壁,且分别位于靠背(13)前后两侧,所述电源线(15)一端固定贯穿于主体箱(11)左侧壁内,所述第一支臂(16)一端活动安置于主体箱(11)前侧壁,且位于靠近顶部右端部位处,所述第二支臂(17)活动安置于第一支臂(16)另一端内,所述显示屏(18)通过螺栓固定安置于第二支臂(17)另一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剪力墙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2)包括主控模块(21)、无线模块(22)、语音识别模块(23)、语言分析模块(24)、声波检测模块(25)、脑电波检测模块(26)、面部识别模块(27)以及时间监测模块(28);
所述主控模块(21)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下壁,且位于左端,并与显示器电性相连,所述无线模块(22)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下壁,且位于主控模块(21)右侧,并与主控模块(21)电性相连,所述语音识别模块(23)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下壁,且位于无线模块(22)后侧,所述语言分析模块(24)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前壁,且位于左端,并分别与语音识别模块(23)以及主控模块(21)电性相连,所述声波检测模块(25)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下壁,且位于无线模块(22)右侧,并与主控模块(21)电性相连,所述脑电波检测模块(26)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右侧壁上,并与主控模块(21)电性相连,所述面部识别模块(27)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后侧壁上,并与主控模块(21)电性相连,所述时间检测模块固定安置于主体箱(11)内右侧壁上,且位于脑电波检测模块(26)后侧,并分别与语音识别模块(23)、声波检测模块(25)、脑电波检测模块(26)、面部识别模块(27)以及主控模块(21)电性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剪力墙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3)包括承载箱(31)、电动推杆(32)、头盔(33)、转接筋(34)、话筒(35)以及脑电波检测器(36);
所述承载箱(31)固定焊接于主体箱(11)左端上壁,且位于中心线上,所述电动推杆(32)一端固定安置于承载箱(31)内,所述头盔(33)固定安置于电动推杆(32)上,所述转接筋(34)一端固定焊接于头盔(33)侧壁上,且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置于电动推杆(32)伸缩端上,所述话筒(35)一端活动安置于头盔(33)前侧壁上,所述脑电波检测器(36)分别固定安置于头盔(33)内下壁,且均匀分别在头盔(33)内侧,并与脑电波检测模块(26)电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房建剪力墙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盔(33)内下壁顶部中心部位处固定安置有感应器(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剪力墙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18)侧壁顶端中心部位内安置有摄像头(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剪力墙模板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21)内存储有各类问题、动画视频、场景以及音乐等。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精神科临床检验工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主体结构(1)中的主体箱(11),借助底部的万向轮(12)移动至相应位置,并通过电源线(15)接通电源后,可以使被检测患者坐落在主体箱(11)右端上,使背部贴靠在靠背(13)上,并双手可放置在两个扶手(14)上;
步骤(2):然后通过第一支臂(16)与第二支臂(17)的活动连接,进行翻转调整,使显示屏(18)位于患者正前方,使患者可观察屏幕,且对准摄像头(5);
步骤(3):其次,通过主控模块(21)控制检测结构(3)中承载箱(31)内的电动推杆(32)收缩,带动通过转接筋(34)固定的头盔(33)下降,使患者佩戴上,当头盔(33)佩戴在人体头部上后,通过人体头部接触内部的感应器(4),则电动推杆(32)停止驱动完成佩戴,同时使话筒(35)调整至患者脸侧靠近嘴部;
步骤(4):1)、通过检测系统(2)内的无线模块(22)医生进行用终端设备(即电脑)远程连接控制;通过远程的指令,可借助主控模块(21)进行驱动设备;2)、先通过医生对患者简单的了解后,通过主控模块(21)进行播放针对性的问题、场景或者动画等信息进行辅助了解,通过显示屏(18)显示,患者在回答相应问题的同时,通过话筒(35)的收集,借助语音识别模块(23)识别其所答话术进行呈现在终端设备,而且通过语言分析模块(24)对正常答案进行对比,通过主控模块(21)生成一个对比百分比的正确率;3)、通过声波检测模块(25),对被测患者所答问题的发声进行检测是否存在波动;4)、通过头盔(33)内的脑电波检测器(36)进行检测患者所答、所想的过程中,通果脑电波检测模块(26)分析检测是否存在神经上的波动;5)、通过摄像头(5)使患者面部呈现在终端设备上,通过面部识别模块(27),对患者面部进行捕捉与分析,其在回答、观察以及想象过程是否存在表情微变化;6)、进而医生通过整体的数据以及通过时间监测模块(28)针对不同环节的时间监测,结合所观察和了解的资料情况下,深度的检测以及确诊患者是否存在精神疾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晋柱,未经孙晋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3882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