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NO3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0698.8 | 申请日: | 202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3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樊佳瑞;杜睿;李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no base sub | ||
1.低NO3--N浓度下短程反硝化颗粒污泥活性恢复与系统快速启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用装置包括:含NO3--N废水箱(1)、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2)、颗粒污泥梯级截留装置(3)、碳源投加装置(4)、特征参数实时控制装置(5)、出水箱(6)和信号控制主机(7);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2)设有进水口(2.1)、搅拌装置(2.2)、曝气装置(2.3)、排水口(2.4)、取样口(2.5)、排泥口(2.6)、碳源补给口(2.7)、自动排水阀(2.8);颗粒污泥梯级截留装置(3)设有第1级颗粒污泥筛网(3.1)、第2级颗粒污泥筛网(3.2)、絮体污泥排泥口(3.3);特征参数实时控制装置(5)设有pH在线监测装置(5.1)、ORP在线监测装置(5.2);
含NO3--N废水箱(1)通过进水泵(1.1)与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2)进水口(2.1)相连;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2)与pH在线监测装置(5.1)和ORP在线监测装置(5.2)相连;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2)排水口(2.4)通过自动排水阀(2.8)与出水箱(6)相连;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2)排泥口(2.6)与颗粒污泥梯级截留装置(3)相连;碳源投加装置(4)通过碳源投加泵(4.1)与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2)碳源补给口(2.7)相连;此外,搅拌装置(2.2)、碳源投加泵(4.1)、进水泵(1.1)、排水阀(2.8)、曝气泵(2.3)、颗粒污泥梯级截留装置(3)均与信号控制主机(7)相连;第1级颗粒污泥筛网(3.1)孔径为3mm~4.0mm、第2级颗粒污泥筛网(3.2)孔径为1.0mm~2.0mm;
包括以下步骤:
(1)反硝化活性快速恢复:接种反硝化污泥于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接种污泥以NO3--N为基质进行反硝化过程,平均比NO3--N还原速率为1~10mgN/gVSS/h,接种后污泥浓度为2g/L~5gVSS/L;含NO3--N废水箱中NO3--N浓度为15~40mgN/L;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每周期运行包括进水、搅拌、沉淀、排水和闲置;每周期开始时,开启进水泵,将含NO3--N废水泵入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进水结束时,开启碳源投加泵,控制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初始COD与NO3--N质量浓度比为2.8~4.0;开启搅拌装置,缺氧搅拌60~150min;关闭搅拌装置,沉淀30~60min,结束后将上清液排出,排水比为40%~60%;当出水NO3--N浓度≤5mg/L时,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启动成功;
通过搅拌过程进行排泥,控制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污泥龄SRT为10~20天;
(2)短程反硝化快速启动:每周期开始时,开启进水泵,将含NO3--N废水泵入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进水结束时,开启碳源投加泵,控制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进水结束后COD与NO3--N质量浓度比为2.8~4.0;开启搅拌装置,缺氧搅拌75~180min;在搅拌结束前15~30min开启曝气装置,控制DO为0.2~0.5mg/L;停止搅拌和曝气,沉淀30~60min,将上清液排出,排水比为40%~60%;当出水NO3--N浓度≤5mg/L,NO3--N转化为NO2--N的转化率≥60%,平均比NO3--N还原速率≥30mgN/gVSS/h,短程反硝化污泥活性快速恢复;
通过在缺氧搅拌阶段进行排泥,控制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污泥龄SRT为10~20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2~3天对第1级颗粒污泥筛网截留的大颗粒污泥进行回收与人工破碎,使颗粒污泥粒径≤2.0mm后重新投加入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定期对第2级颗粒污泥筛网截留的颗粒污泥进行回收,并重新投加入缺氧/好氧交替序批式短程反硝化反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06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