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0956.2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1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蟠龙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03 | 分类号: | D06M15/03;D06M13/207;D06M13/224;D06M13/368;D01F6/46;D01F1/10;D06M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抗菌 无纺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树脂50~65份、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9~14份、纳米二氧化钛7~11份、纳米银溶胶粉末10~16份、聚环氧乙烷12~18份。在180~185℃下进行挤压熔融,搅拌反应1.5~3h后,于流速为0.5~0.65g/min下喷丝,冷却后制得纤维丝,然后将纤维丝进行开松、梳理、铺制成纤维网,然后进行针刺制得无纺布;将壳聚糖、L‑乳酸钠、富马酸二甲酯加入到去离子水中的,搅拌使其溶解后将步骤S1中得到的无纺布浸入到该液体中,震荡摇晃6~10h后捞出晾干,然后将其浸入到清水中,加入O‑羧甲基壳聚糖、多巴胺超声溶解后再加Tris‑HCl缓冲液,调节pH值,震荡摇晃2~4h后,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抗菌无纺布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纺布是柔性材料生产系统中的一个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面广,涉及范围宽的现代材料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被誉为纺织界的“朝阳产业”。尽管不同工艺生产出的无纺布在改善卫生环境,方便使用方面有优越的效果。但人类皮肤及衣服都是细菌滋生的场所,这些细菌以汗水中的尿素等人体排泄物为营养源,不断进行繁殖,同时排放出具有臭味很浓的氨。特别是在医院、车站、商场、影院、公共交通车辆等场所,以及容易滋生细菌的生活用品,如:抹布、内衣、婴儿用品、老人用品及病人用品等,使用普通无纺布,不能有效地避免细菌的繁殖传染及交叉感染。如今,无纺布已应用于各种领域,特别是用于医用领域,因此对无纺布的抗菌性也提出了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丙烯树脂、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溶胶粉末、聚环氧乙烷混合均匀,然后在180~185℃下进行挤压熔融,搅拌反应1.5~3h后,于流速为0.5~0.65g/min下喷丝,冷却后制得纤维丝,然后将纤维丝进行开松、梳理、铺制成纤维网,然后进行针刺制得无纺布。
S2:将壳聚糖、L-乳酸钠、富马酸二甲酯加入到去离子水中的,搅拌使其溶解后将步骤S1中得到的无纺布浸入到该液体中,震荡摇晃6~10h后捞出晾干,然后将其浸入到清水中,加入O-羧甲基壳聚糖、多巴胺超声溶解后再加Tris-HCl缓冲液,调节pH值,震荡摇晃2~4h后,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抗菌无纺布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的原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树脂50~65份、3,4-二羟基-5-硝基-苯甲醛9~14份、纳米二氧化钛7~11份、纳米银溶胶粉末10~16份、聚环氧乙烷12~18份。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银溶胶的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将硝酸银溶于水中,配制成硝酸银溶液,然后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均匀后,滴加硼氢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1~2h,得到纳米银溶胶,静置12~20h后液氮冷冻干燥,研磨10~30min后得到所述纳米银溶胶粉末;其中硝酸银、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硼氢化钠的质量比为1:(1.2~1.5):(0.1~0.5)。
进一步地,所述壳聚糖、L-乳酸钠、富马酸二甲酯的质量比为(1~2):(1.32~1.69):(1.22~1.84)。
进一步地,所述O-羧甲基壳聚糖、多巴胺的质量比为(0.96~1.44):(1.69~2.28)。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调节pH值至10.6~1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蟠龙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蟠龙医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0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