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烟气耦合干渣废热处理脱硫废水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1011.2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7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段威;姚宣;杨洋;王军涛;刘大千;郑妍;陈训强;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6 | 分类号: | C02F1/16;C02F1/12;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烟气 耦合 干渣废 热处理 脱硫 废水 体系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低温烟气耦合干渣废热处理脱硫废水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体系包含承接脱硫废水的浓缩中和系统以及连接于浓缩中和系统的干燥系统;本发明采用了两种电站余热,先利用90~150℃的低温烟气实现浓缩减量,再利用干渣废热实现废水干燥固化,两步法实现了废水的干燥固化,通过两种热源的匹配耦合,实现了节能降耗;通过烟道、烟气进管和烟气出管联合设置,脱硫废水经过干燥后,结晶水以水蒸气形式进入烟气回用;且干燥后的含盐粉末形式混入干渣,实现综合利用;还结合利用了渣井余热、风温装置并协同干渣输送机优化干燥,实现锅炉节能降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烟气耦合干渣废热处理脱硫废水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尤其是针对电厂,提出了全厂废水零排放的要求。燃煤电厂对外的废水排放主要有循环排污水、精处理浓盐水、湿法脱硫废水,其中湿法脱硫废水是其中水质最差的废水,具有高含盐、高氯、高硬度、受煤质影响波动大等特点,是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点。
目前的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主要采用热法浓缩干燥、膜法浓缩干燥、直接干燥等技术,但应用在燃煤电厂具有一系列问题:膜法浓缩干燥软化加药量大,药剂成本高;热法浓缩干燥综合成本较低,但仍然需要消耗高品位热源;直接干燥完全消耗高品位热源,废水处理成本过高。上述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技术运行成本较高,通常在40~120元/吨,给燃煤电厂带来了较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发出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脱硫废水固化技术,是实现燃煤电厂废水处理的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烟气耦合干渣废热处理脱硫废水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脱硫废水低成本和低能耗的浓缩、干燥和可循环利用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低温烟气耦合干渣废热处理脱硫废水体系,包含承接脱硫废水的浓缩中和系统以及连接于浓缩中和系统的干燥系统;
所述浓缩中和系统包含浓缩塔、连接于浓缩塔顶部的脱硫废水供给器、连接于浓缩塔一侧的烟道、连接于烟道和浓缩塔之间的烟气进管和烟气出管,连接于浓缩塔底部一侧的浓浆第一排出泵、连接于浓浆第一排出泵末端的调质中和箱、连接于调质中和箱底部另一侧的浓浆第二排出泵、连接于浓浆第二排出泵末端的调质澄清池以及分别连接于调质澄清池出口处的污泥收集器和含盐浆液排出设备;
所述干燥系统包含盐浆液排出设备、连接于盐浆液排出设备出口的雾化泵、与雾化泵连接的渣井内双流体喷枪、连接于渣井一侧的风温控制器、连接于渣井下方的干渣输送机和干渣输送机上方的进风装置;
所述双流体喷枪还分别与压缩空气储罐和风温控制器对应连接;
所述干渣输送机上设置有干渣和/或脱硫废水制成的含盐粉尘。
进一步的,所述浓缩塔底部储存有浓缩浆液,所述浓缩浆液与调质中和箱内中和剂对应中和为中性浆液,中和剂为消石灰。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进管连接于浓缩塔底部,且烟气进管上还连接有增压风机;所述烟气进管中烟气温度为90~150℃。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出管连接于浓缩塔顶部,烟气出管中烟气为湿烟气,烟气温度不高于55℃。
进一步的,所述浓缩塔连接有外置的循环泵、浓缩塔内中部设置有脉冲悬浮喷淋层;脉冲悬浮喷淋层与浓浆第一排出泵出口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盐浆液排出设备包含与调质澄清池中上部连接的含盐浆液排出管道和连接于含盐浆液排出管道末端的含盐浆液收集器;所述含盐浆液收集器的底部与雾化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装置包含间隔对应连接于干渣输送机两侧及头部的进风管以及各进风管串联后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干渣输送机上部干渣和/或含盐粉尘温度不低于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国能龙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1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