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电路板拆解方法及其拆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1073.3 | 申请日: | 2021-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4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平;陈涛;牛佳成;陈焕达;付志强;朱德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电路板 拆解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电路板拆解方法及其拆解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进料口插板阀、高温脉冲阀、加压泵、热交换器、压力传感器、第二管道排气口、空气净化器、吸气泵、观察窗、温度传感器、箱体排气口、出料口插板阀、线路板元器件收集箱、焊锡液排出阀、焊锡液收集箱、缓冲带、分离筛板、传动机构、底座、振动板、电动机、保温层、电加热棒。利用电加热的方法控制温度,并以振动板、高温高压脉冲气体、分离筛板组合的方式为电路板提供所需拆解力及前进动力,以保证焊锡液和电子元器件从电路板上高效脱落及顺利出料。本发明结构紧凑,电路板拆卸效率高,设备能耗低,维护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适合工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料处理及资源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电路板拆解方法及其拆解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子产品作为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给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也青睐于使用更新迭代的电子产品。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尤其是电路板作为电子产品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其废弃量更是与日俱增。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电子产品垃圾为2000-5000万吨,并以每年3%-8%的速度增加。截至2018年底,中国每年要处理电器产品垃圾1.5亿台(件),其中电视机7269万台,微型计算机2953万台,电冰箱1653万台,洗衣机2334万台,空调956万台,由此产生的废旧电路板的数量极为庞大。
废旧电路板具有极高的资源性,含有多种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例如,1t废旧电路板中含有99.99%纯度的黄金到达80-1500g、130kg铜、40kg铅、20kg镍、10kg锑,因此,具有极高的资源回收价值。另一方面,废旧电路板具有潜在的环境危害性,如废旧电路板中还含有铅、铬、镉和汞等重金属,如果处理或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危害。因此,合理回收处理废旧电路板,对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废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资源是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对废旧电路板进行拆解是废旧电路板资源化处理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当前,拆解废旧电路板的主流技术分为物理拆解和化学拆解两种方法。物理拆解法如以液体(如柴油)作为加热媒介、红外加热、明火加热铁板等,这几种方法会带来二次环境污染问题。而化学拆解方法如采用一定浓度的某一种试剂(如浓硝酸)或某几种混合试剂腐蚀连接元件和电路板基板的焊料,化学拆解方法流程长、对设备耐腐蚀性要求高、二次环境污染严重、成本高。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旧电路板自动拆解设备及方法,实现电路板基板和元器件的自动拆解、分离。
中国专利《一种废旧电路板的拆解装置及其拆解方法》(CN112719503A)公布的拆卸装置,包括振动箱、进料口插板阀、高温脉冲阀、进气口、喷气管、气包、空气加热器、储气罐、空气压缩机、出气口、吸气泵、空气净化器、出料口插板阀、线路板元器件收集箱、焊锡液排出阀、焊锡液收集箱、缓冲带、分离筛板、振动器、弹簧、振动底板、缓冲凸起物、底座平板、电加热棒、保温层、温度传感器。利用电加热的方法控制温度,并以振动板、高温高压脉冲气体、分离筛板组合的方式为电路板提供所需拆解力及前进动力,以保证焊锡液和电子元器件从电路板上高效脱落及顺利出料。此发明结构紧凑,电路板受热均匀,车间空间利用率高,电路板在密闭环境中处理,废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对环境无污染,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但振动箱整体振动,不仅造成耗电量巨大,而且在长时间振动过程中振动箱极易损坏,造成后续维修成本提高,同时设备振动产生的巨大噪声,极大损害听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旧电路板拆解方法及其拆解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电路板拆解装置,该装置结构紧凑,电路板拆卸效率高,工作耗能低,设备性能稳定,维护成本低,工作过程噪声低,排放气体经净化后可再利用,对环境无污染,适合工业化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1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