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碟簧的自复位粘滞耗能支撑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1786.X | 申请日: | 2021-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5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杜修力;李辉;董慧慧;古智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位 耗能 支撑 | ||
1.一种基于碟簧的自复位粘滞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采用预压碟簧作为新型的自复位元件,通过碟簧的叠合和并合来实现支撑的自复位能力;
主要由左端板(1)、右端板(2)、粘滞阻尼器(3)、外套管(4)、内套管(5)、组合碟簧(6)、内挡块(7)、挡板(8)、外挡块(9)组成。其耗能部分由粘滞阻尼器(3)承担,自复位部分由左端板(1)、右端板(2)、外套管(4)、内套管(5)、组合碟簧(6)、内挡块(7)、挡板(8)和外挡块(9)构成;
左端板(1)、右端板(2)位于最两端且平行相对,内套管(5)的左端与左端板(1)固定在一起,且轴向垂直左端板(1),外套管(4)的右端与右端板(2)固定在一起,且轴向垂直右端板(2);外套管(4)同轴套在内套管(5)外;左端板(1)与外套管(4)左端之间留有空隙;粘滞阻尼器(3)包括空腔圆筒状缸筒和内部活塞,空腔圆筒状缸筒内有粘滞流体,内部活塞边缘与缸筒内侧面有空隙,缸筒固接在外套管(4)的内侧同时套在内套管(5)外侧可沿内套管(5)的轴向滑动,活塞嵌套固定在内套管(5)外,当内套管(5)与外套管(4)发生相对位移时,带动粘滞阻尼器(3)缸筒和活塞产生相对运动,迫使粘滞流体从间隙流过,从而产生阻尼力,进而耗散能量;
在内套管(5)与外套管(4)空隙两端均设有圆环状的内挡块(7)、圆环状的外挡块(9)、圆环状的挡板(8)和数个叠合或并合的预压组合碟簧(6);内挡块(7)穿套在内套管(5)上,并与内套管(5)固接在一起,内挡块(7)外部设置有外挡块(9),外挡块(9)的外部固接在外套管(4)内表面,内挡块(7)和外挡块(9)之间留有空隙且内挡块(7)和外挡块(9)在同一竖直径面上;挡板(8)穿套在内套管(5)上,挡板(8)紧贴内挡块(7)和外挡块(9),且挡板(8)可沿内套管(5)轴向自由滑动,内套管(5)与外套管(4)空隙两端各有两个挡板(8);数个叠合或并合的预压组合碟簧(6)穿套在内套管(5)外同时位于外套管(4)内,数个叠合或并合的预压组合碟簧(6)轴向两端分别设有对应的一套内挡块(7)、圆环状的外挡块(9)、圆环状的挡板(8),挡板(8)紧贴数个叠合或并合的预压组合碟簧(6)轴向端部;数个叠合或并合的预压组合碟簧(6)以及其两端配套的内挡块(7)、圆环状的外挡块(9)、圆环状的挡板(8)记为组合装置,在内套管(5)与外套管(4)空隙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套组合装置;粘滞阻尼器(3)位于两套组合装置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碟簧的自复位粘滞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内套管(5)与左端板(1)焊接在一起,外套管(4)与右端板(2)焊接在一起。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碟簧的自复位粘滞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左端板(1)、右端板(2)、外套管(4)、内套管(5)、组合碟簧(6)、内挡块(7)、挡板(8)和外挡块(9)组成自复位系统。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碟簧的自复位粘滞耗能支撑,其特征在于,当内套管(5)与外套管(4)发生相对位移时,带动内挡块(7)和外挡块(9)产生相对错动,进而推动挡板(8)相向滑动,最终挤压组合碟簧(6),在该机制下,无论支撑是受拉还是受压,碟簧始终都处于受压状态,为支撑提供自复位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178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污自修复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鼠风道装置及燃气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