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穿越旁通筛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4286.1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顾海瑞;武洪鑫;李超;梁作愿;尹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市瑞丰石油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瑞信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8 | 分类号: | E21B43/08;E21B4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257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穿越 旁通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穿越旁通筛管组件,涉及油田完井防砂工具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电缆穿越旁通筛管组件包括顶接头、筛管本体、压力计载体和底接头;筛管本体的两端分别与顶接头和底接头连接,顶接头与筛管本体共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定电缆位置的限位结构;压力计载体安装于筛管本体的外部。本发明提供的电缆穿越旁通筛管组件一方面方便筛管本体的两端与其它管柱的连接,避免管柱不同心、筛管本体过重等方面的影响而造成上下管柱连接困难,另一方面顶接头配合筛管本体共同对电缆进行限位,能够有效保证电缆位置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完井防砂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穿越旁通筛管组件。
背景技术
井下压力作为油藏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落实断层和油藏边界、确定储层连通状况、了解地层能量状况、指导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的实施、提高油气产量和最终采收率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怎么在砾石充填管柱上耦合压力计单元,信号电缆如何穿越旁通筛管,电缆如何在筛管上固定,每根筛管电缆相位如何保证,多根旁通筛管怎么快速连接,电缆筛管如何与其它充填工具快速连接等,成为该领域一个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穿越旁通筛管组件,便于上下管柱连接,电缆稳定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穿越旁通筛管组件,包括顶接头、筛管本体、压力计载体和底接头;
所述筛管本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接头和所述底接头连接,所述顶接头与所述筛管本体共设置有多个用于限定电缆位置的限位结构;
所述压力计载体安装于所述筛管本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接头包括第一上接头、第一密封插杆、连接杆和第一电缆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密封插杆和所述连接杆均与所述第一上接头的底部连接;
所述连接杆套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插杆的外部,且与所述第一密封插杆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多个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电缆限位组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一上接头的端部,且所述第一电缆限位组件、所述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一密封插杆之间形成用于插装所述筛管本体的第一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缆限位组件包括第一背紧帽和第一卡环;
所述第一背紧帽套装于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第一上接头的端部,所述第一背紧帽的外壁具有用于容纳电缆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卡环套装于所述第一背紧帽的外壁,所述第一卡环用于固定所述电缆。
进一步地,所述筛管本体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上接组件、基管、下接组件、上集水管、下集水管和第二电缆限位组件;
所述基管外壁设置有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的外壁具有用于容纳电缆的第二凹槽,且所述中间支架外部安装有中间集水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电缆的第二压板;
所述中间支架两端的所述基管上套设有过滤套,所述过滤套的两端通过端环与所述基管连接,所述过滤套的外部套装有外保护套,所述外保护套的外壁内凹有电缆槽,且所述外保护套与所述过滤套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旁通运输管和旁通充填管,所述上接组件和所述下接组件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多个孔洞;
所述上集水管套设于所述上接组件的外部,所述上接组件安装有上支架,所述上集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上接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保护套、所述旁通运输管、所述旁通充填管和所述上支架连接;
所述下集水管套设于所述下接组件的外部,所述下接组件安装有下支架,所述下集水管一端与所述下接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保护套、所述旁通运输管、所述旁通充填管和所述下支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市瑞丰石油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瑞信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市瑞丰石油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瑞信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4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