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真空带内外模混凝土细长构件模具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4507.5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0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声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晋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16 | 分类号: | B28B7/16;B28B7/00;B28B7/44;B28B1/14 |
代理公司: | 南昌逸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5 | 代理人: | 石聪灿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内外 混凝土 细长 构件 模具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真空带内外模混凝土细长构件模具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模具本体、左封盖、右封盖以及支撑组件,模具本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与下模体可拆卸连接且相互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内模,上模体和/或下模体上设有与腔室连通的进出料口;左封盖固定连接在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左端,用于对腔室进行密封,且左封盖上设有与腔室连通的第一抽排气口;右封盖固定连接在上模体和下模体的右端,用于对腔室进行封盖,且右封盖上设有与腔室连通的第二抽排气口;支撑组件用于对上模体和下模体进行支撑。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及时地将腔室内的空气抽出,提高了响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真空带内外模混凝土细长构件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构件在预制过程中需要用到模具,现有的混凝土构件预制过程中通常是在固定的模具中进行浇筑,待混凝土成型之后拆模,然后再次组装模具进行后续的构件浇筑。但是目前在进行浇筑的过程,混凝土构件模具的形腔内保留有空气,物料从进料口通入时,进出料口被物料塞满,形腔内的空气无法逸出,对形腔的填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形成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质量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抽真空带内外模混凝土细长构件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抽真空带内外模混凝土细长构件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左封盖、右封盖以及支撑组件,
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与所述下模体可拆卸连接且相互形成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设有内模,所述上模体和/或所述下模体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进出料口;
所述左封盖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的左端,用于对所述腔室进行密封,且所述左封盖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第一抽排气口;
所述右封盖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的右端,用于对所述腔室进行封盖,且所述右封盖上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第二抽排气口;
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对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进行支撑。
优选地,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的连接处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腔室的外侧,且所述凹槽内放置有可充气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密封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凹槽的上内壁和下内壁相接触;所述密封条未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密封条的上表面不与所述凹槽的上内壁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开设在所述上模体的下端,所述第二槽口开设在所述下模体上端对应于所述第一槽口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左封盖和所述右封盖上均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固定口。
优选地,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左端的两侧向外分别延伸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在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闭合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配合形成安装柱,所述左封盖上活动连接有与所述安装柱相配合的固定钩。
优选地,所述抽真空带内外模混凝土细长构件模具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气缸和气缸固定板,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固定板上,所述右封盖的下部设有连接块,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倾斜地指向所述右封盖。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架和底座,所述固定架形成有供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穿过的开口,所述上模体和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连接架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对所述上模体进行支撑。
优选地,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的内壁均进行抛光处理。
优选地,所述上模体和所述下模体的外部均设有加强筋。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抽真空带内外模混凝土细长构件模具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晋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晋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45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