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5289.7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国建鸿;杨子龙;赵勇;曹睿;王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D11/02 | 分类号: | F24D11/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杨媛媛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再生能源 供热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可再生能源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所述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包括:电网、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制热单元、储热单元、供暖终端以及中央处理器;
所述电网以及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分别与所述制热单元连接,所述制热单元分别与所述储热单元以及所述供暖终端连接;所述储热单元与所述供暖终端连接;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以及储热单元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所述电网以及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用于为所述制热单元供电;所述制热单元用于产生热量并向所述供暖终端供热;所述储热单元用于储存所述制热单元的热量以及向所述供暖终端供热;
所述储热单元为中低温相变储热装置,所述中低温相变储热装置包括中低温相变材料及金属换热器;储热过程是所述中低温相变材料通过所述金属换热器由固体变为液体吸收热量储存,释热过程是所述中低温相变材料通过所述金属换热器由液体变为固体释放热量;
所述制热单元包括空气源热泵以及电辅热器;
所述可再生能源供热方法包括:
获取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的发电功率以及供暖终端的热负荷;
根据所述热负荷确定发电功率阈值;
判断所述发电功率是否大于所述发电功率阈值,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发电功率大于所述发电功率阈值,则获取所述空气源热泵的第一热功率、第一电功率以及第一工作效率阈值;判断所述第一热功率和第一电功率的比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工作效率阈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若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第一热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功率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一工作效率阈值,则确定所述制热单元为所述空气源热泵;若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第一热功率和所述第一电功率的比值不大于所述第一工作效率阈值,则确定所述制热单元为所述电辅热器;利用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为制热单元供电,并利用所述制热单元对所述供暖终端供热,以及控制储热单元储存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供电时所述制热单元的剩余热量;
若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发电功率不大于所述发电功率阈值,判断所述储热单元的第一储热功率是否大于第一储热功率阈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储热单元的第一储热功率大于第一储热功率阈值,利用所述储热单元存储的热量对所述供暖终端进行供热;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储热单元的第一储热功率不大于第一储热功率阈值,则获取所述空气源热泵的第二热功率、第二电功率以及第二工作效率阈值;判断所述第二热功率和所述第二电功率的比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效率阈值,得到第四判断结果;若所述第四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第二热功率和所述第二电功率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效率阈值,则确定所述制热单元为所述空气源热泵;若所述第四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第二热功率和所述第二电功率的比值不大于所述第二工作效率阈值,则确定所述制热单元为所述电辅热器;利用电网对所述制热单元供电,并利用所述制热单元对所述供暖终端进行供热,以及控制储热单元储存所述电网供电时所述制热单元的剩余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能源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储热单元储存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供电时所述制热单元的剩余热量,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储热单元的第二储热功率是否大于第二储热功率阈值,得到第五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五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第二储热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储热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储热单元不储存所述制热单元的剩余热量;
若所述第五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第二储热功率不大于所述第二储热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储热单元储存所述制热单元的剩余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生能源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储热单元储存所述电网供电时所述制热单元的剩余热量,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储热单元的第三储热功率是否大于第三储热功率阈值,得到第六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六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第三储热功率大于所述第三储热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储热单元不储存所述制热单元的剩余热量;
若所述第六判断结果表示为所述第三储热功率不大于所述第三储热功率阈值,则控制所述储热单元储存所述制热单元的剩余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52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硫代苯并呋喃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按键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