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导式人工口咽通道吸痰装置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6212.1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8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周生余;秦念博;孙海航;张发艳;李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0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导 人工 通道 装置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导式人工口咽通道吸痰装置及工作方法,包括直管和弯管,直管与弯管连接,内套管套接在直管与弯管组成的管道内侧,内套管包括至少一组引导管和至少一组吸痰管,引导管和吸痰管并列布置,引导管内设有红外光线传感器,引导管管口位于弯管管口处,引导管靠近红外光线传感器一侧的管口与吸痰管管口平齐,红外光线传感器与检测主机连接。依据红外光线传感器获取的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和气体流速确定喉部的位置,从而便于吸痰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具体为一种引导式人工口咽通道吸痰装置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人工口咽通道装置,临床常用来帮助病人维持呼吸道通畅,也可以用来采集并分析病人的痰液从而发现致病菌。对于此类病人而言,取痰操作需要将吸痰管穿过人工口咽通道装置到达喉部上方吸取痰液,从而避免与唾液混合,防止唾液中的细菌干扰痰液的纯度,导致检测不准确。
取痰的过程中,由于人工口咽通道的内径相对较大,导致吸痰管在其中左右摆动幅度过大,难以对准喉的上方并吸取痰液;口咽通道的形状为曲线,导致吸痰管在推进时,常常在口咽部受阻;或者即便推进到病人咽喉近会厌端,常常偏离喉正上方,导致穿过口咽通道的吸痰管同样偏离喉部正上方而不能进入气管;取痰期间,病人仍在呼吸,期间测试的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浓度会受到杂质气体的干扰,影响测试结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引导式人工口咽通道吸痰装置及工作方法,在原口咽通道装置的基础上安装红外光线传感器,同时测定ETCO2浓度和气体流速两个参数,利用两个参数使吸痰管准确地到达喉的上方,同时排除杂质气体的干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引导式人工口咽通道吸痰装置,包括:直管和弯管,直管与弯管连接,内套管套接在直管与弯管组成的管道内侧,内套管包括至少一组引导管和至少一组吸痰管,引导管和吸痰管并列布置,引导管内设有红外光线传感器,引导管管口位于弯管管口处,引导管靠近红外光线传感器一侧的管口与吸痰管管口平齐,红外光线传感器与检测主机连接。
红外光线传感器位于引导管管口处。
吸痰管表面具有刻度。
红外光线传感器获取流过引导管中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气体流速传递给检测主机。
直管和弯管采用硅胶材料。
红外光线传感器包括并列布置的测量室和参比室,发射红外光线的灯丝位于测量室和参比室的顶部,二者底部具有检测室,检测室中部具有薄膜和定片,薄膜将检测室分隔为两个分别与测量室和参比室对应的空间,定片位于薄膜的一侧,定片与薄膜之间具有的设定距离形成电容并与电容检测器连接。
测量室与引导管管口相连通通入测试气体,参比室和检测室内密封有不吸收红外光的气体,红外光线由灯丝发出,形成分别穿过测量室和参比室,到达检测室的两路平行的红外光,被测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部分红外光,使得检测室内薄膜两侧空间内的气体受到红外热效应产生压力差,推动薄膜朝向定片移动,改变薄膜与定片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两者之间的电容。
电容的改变与薄膜与定片之间距离的改变相对应,而薄膜与定片之间距离的改变又与被测气体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对应,则可以间接确定待测气体的ETCO2浓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上述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红外光线传感器获取流过引导管中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气体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6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