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6909.9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9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鲍海峰;刘厚林;马皓晨;谈明高;王勇;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08 | 分类号: | F04D29/08;F04D29/42;F04D29/44;F04D29/66;F04D7/04;F04D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护圈 离心泵 组合 密封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涉及离心泵技术领域,所述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为离心密封与迷宫密封的组合,通过在后盖板背面设置叶片,带动泄漏的流体旋转形成反压,实现离心密封。离心密封出口设计护圈,所述护圈在副叶轮出口处环绕布置,可以提高反压系数,提升密封性能、减少沿外径处动量交换和液体摩擦力矩,进而减小功率损耗。所述护圈与泵盖之间通过设置环形槽形成迷宫密封结构,进一步提升密封性能。该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离心泵密封设计中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
背景技术
泄漏是指介质,如气体、液体、固体或它们的混合物,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且不希望发生的现象,它是现代装备机械失效的三个主要来源于之一。泄漏的发生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物料流失、环境污染,甚至还会酿成火灾、引起爆炸,直接危及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泵作为流体机械,泄漏问题普遍存在,为阻止或减少泵内高压液体沿轴向外泄漏,必须采取密封措施,最常见的有填料密封、机械密封等,但填料密封存在寿命短、易损坏的缺点,机械密封则存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以及在输送含颗粒介质时易磨损失效的问题。非接触式的迷宫密封以及离心密封可以克服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的不足,并可胜任高速、高温的工况,以及腐蚀性介质、含颗粒介质的输运。
随着泵逐渐向着高速、高压等方向发展,这也使得泵密封向着高可靠性和长寿命方向发展,迷宫密封、离心密封等非接触式密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通过迷宫密封和离心密封的组合,实现离心泵的密封。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所述密封的机械结构包括后盖板、叶片、护圈及泵盖;所述叶片位于后盖板背面,所述护圈位于后盖板背面外缘,所述泵盖为泵体的一部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的后盖板、叶片、护圈及泵盖共同形成了离心密封和迷宫密封,而离心密封和迷宫密封共同构成组合密封。所述离心密封采用非接触式动密封,工作过程叶片带动液体旋转,利用旋转液体的反压实现密封。所述迷宫密封,由护圈与泵盖之间环形槽共同构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直叶片或后弯叶片,叶片出口安放角β2=30°~90°,叶片数z=6~12,叶片宽度δ=0.01~0.03Dhub,其中Dhub为后盖板直径,叶片高度h=1.0~2.0δ,叶片内径 D1=0.15~0.3Dhub,叶片外径D2=0.8~0.98Dhub,动密封所能平衡的最大压力为:其中k为反压系数k=0.8~0.9,ρ为工作介质密度,ω为叶轮转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圈位于后盖板背面外缘,沿后盖板外缘环绕一周,护圈厚度σ=0.5(Dhub-D2),护圈轴向高度hc=2.0~3.0h。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带护圈离心泵组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泵盖与叶片间轴向间隙ψ=0.2~1.0h,端面开有环形槽,与护圈相配合,形成迷宫密封结构,环形槽宽度环形槽深度α=1.0~2.0σ。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密封采用非接触式形式,可以克服接触式密封的不足,尤其适合于普通密封难以胜任的场合,如高速、高温、输送有腐蚀性及含固体颗粒的介质等,具有结构简单、密封可靠、寿命长的特点。
该密封将迷宫密封和离心密封相组合的密封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密封性能及可靠性,避免离心泵的轴向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镇江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院;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69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