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荧光团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6987.9 | 申请日: | 202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田蕊;刘艳琳;柯超民;冯鑫;魏龙;代道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9K11/02;A61K41/00;A61K47/46;A61K4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荧光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荧光团组合物及其应用,由表面活性剂和花青染料分子通过自组装形成,其中,表面活性剂为该近红外荧光团组合物的外层,该外层包覆由花青染料分子组成的内核,表面活性剂与花青染料分子的摩尔比为100‑2000∶1。本发明运用极其简便的合成手段,极大的提高了花青染料分子在近红外一区和二区的成像的亮度,弥补了现有花青染料分子在近红外成像中亮度不足,稳定性不高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近红外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荧光团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荧光成像技术由于其无创,实时及分辨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体的成像。其中近红外区域的成像是荧光成像研究的热点。相较于可见光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能有效的减少组织自发荧光以及组织光散射,这就使得近红外荧光成像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深度,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时空分辨率。
目前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探针主要包括,量子点(QDs)、单壁碳纳米管(SWNTs)、稀土掺杂的纳米材料(RENPs)等无机纳米材料,以及有机小分子探针。无机纳米材料虽然有较高的量子产率,但其毒性较高且合成复杂,限制了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有机小分子探针相比之下就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比如花青类染料ICG已经被FDA批准用于临床的术中导航。但是目前应用于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有机小分子探针普遍量子产率并不高,且光稳定性较差。因此急需一种合成策略简单并且在近红外区域有高亮度和高稳定性的荧光探针。另一方面,近红外荧光成像的探针,不再局限于成像,更好的探针应该同时兼具成像,靶向作用,以及治疗的功能。因此,开发一种多功能超高亮度的近红外荧光团组合物能更好的推动近红外荧光成像指导下的诊断及治疗向临床实际应用的转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近红外荧光团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近红外荧光团组合物,由表面活性剂和花青染料分子通过自组装形成,其中,表面活性剂为该近红外荧光团组合物的外层,该外层包覆由花青染料分子组成的内核,表面活性剂与花青染料分子的摩尔比为100-2000∶1;
该花青染料分子的核心骨架为
该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为羧酸盐类基团、硫酸酯盐类基团、磺酸盐类基团或磷酸酯盐类基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包括:
R-OPO3H(3-n)Men+,Me为金属离子,其中的R为M-、M-COO-、M-CONH-、M-O-、M-NH-、M-OOCH2-、M为碳原子数为8-18的石蜡烃链。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包括:
其中的R和R1分别为M-、M-COO-、M-CONH-、M-O-、M-NH-、M-OOCH2-、M为碳原子数为8-18的石蜡烃链。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包括:
其中的R、R1和R2分别为M-、M-COO-、M-CONH-、M-O-、M-NH-、M-OOCH2-、M为碳原子数为8-18的石蜡烃链。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69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扰快速集成式主备电源自动切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充电桩智能抓取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