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车身拼接吊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47357.3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1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谈源;李嘉俊;徐华;吴章玉;周科杰;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B66C13/08;B66C1/66;B66C1/02;B66C1/14;B65G7/04;B61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倪青华 |
地址: | 213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车身 拼接 吊装 方法 | ||
1.一种复合材料车身拼接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车身模块与成型模具脱离;
步骤二:将车身模块从成型模具中吊起,并吊运至翻转工装;
步骤三:操作翻转工装调整车身模块的方位,使其与拼接方位一致;
步骤四:通过转运工装替换车身模块上的翻转工装,并保持车身模块的方位不变;
步骤五:驱动转运工装将车身模块运送至拼装工位进行组拼;
其中,车身模块分设为三类,包括侧墙、端墙和车顶,所述翻转工装应用于上述拼接吊装方法,包括与车身模块等长或者等高的上工装和下工装;
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侧墙、所述车顶和所述端墙与成型模具脱离后,均是水平放置且朝向车身内的一侧朝向上方;
在所述步骤三中调整所述车身模块的方位时,所述翻转工装带动所述端墙和所述侧墙翻转90°至拼接方位,带动所述车顶翻转180°至拼接方位,通过行车配合吊运工装将端墙和车顶运送至拼装工位,侧墙的转运工装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万向轮在水平面内移动至拼装工位;
所述侧墙的转运工装应用于上述拼接吊装方法,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工装和内工装,且均垂直于水平面并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外工装设置有与所述侧墙外廓相适应的第三支撑面,所述内工装包括与车身长度方向垂直的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上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侧墙内侧设置有多个夹钳;
通过所述翻转工装将所述侧墙翻转90°后,所述下工装和所述上工装分别位于所述侧墙水平方向的左右两侧;
先移动所述内工装使夹钳端部与所述侧墙内侧相贴合,再移动所述外工装使第三支撑面与所述侧墙外侧相贴合,最后将所述外工装与所述内工装固定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完成多个内工装与外工装的拼装后,移除所述翻转工装,完成所述转运工装与所述翻转工装的替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车身拼接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和端墙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所述车顶与水平面平行设置;
两所述侧墙沿车身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车顶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并通过其两长边与两所述侧墙上端的上边梁相连,所述端墙设置在车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并分别于所述侧墙和所述车顶的两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车身拼接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翻转工装带动所述端墙和所述侧墙翻转至拼接方位过程中;
先通过所述翻转工装带动所述端墙和所述侧墙翻转180°使其外侧朝上,对所述端墙和所述侧墙的外蒙皮进行加工处理后,再逆向翻转90°至拼接方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车身拼接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将所述车身模块吊运至所述翻转工装之前,先将所述翻转工装中的上工装从下工装上分离,再将所述车身模块吊运至所述上工装;
在所述步骤三中,当所述车身模块放置在所述下工装后,先将所述上工装从所述下工装的上方朝向所述车身模块压紧,再将所述上工装与所述下工装固定连接成一体后,操作所述翻转工装调整方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车身拼接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和所述上工装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面和多个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设置且均沿所述车身模块的高度或者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分别与所述车身模块的外侧和内侧相贴合;
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并在其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车身模块高度或者宽度方向的两端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材料车身拼接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端墙吊运至所述下工装后,在所述上工装朝向所述端墙压紧前,对应所述端墙开设的门框设置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分别与门框宽度方向的两侧相接触,并通过上工装和下工装压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车身拼接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侧墙内侧的一边设置为曲面并与所述侧墙内廓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73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损伤的轴承圈检测平台
- 下一篇:一种采用球面密封的二元可调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