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水体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7482.4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0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宗永明;周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艾希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天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蒋飞 |
地址: | 21000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水体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水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曝气增氧船开至污染水源区,曝气增氧船上的曝气装置下降到船体下方将污染水源区底部的底泥曝起来并不断曝气形成好氧环境,底泥内的土著菌中的好氧菌群在好氧环境下迅速繁殖,底泥内积累的大量有机物在好氧优势菌种的作用下降解;(2)曝气增氧船不断移动对污染水源区底部的底泥不断搅动曝气并给污染水源区的水源充氧,使得整个污染水源区的生态环境调整至好氧状态。本发明中在曝气装置搅动污水底泥的表面层后,氧气与泥水混合物充分混合,在污水处设有形成一个好氧环境,抑制厌氧菌的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位水体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数量急剧增长,雨污分流管网不完善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及开机不足,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量严重失调,这些污水流入河流必然污染河流,导致河水变黑发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危害人类的生存,对城镇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对于大中城市河流污染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在河边上建设处理系统,将河水提升至该系统处理后回排至河道。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河流污水,不仅污水处理系统占用土地、建设成本高,而且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用泵先将河流污水经水管抽至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后处理后的水再经水管排放至河流中,处理效率低,对全河流域进行净化时尤为显著。
为了彻底解决河水的发臭问题,现有技术中处理污水时通过抓斗清淤,但抓斗清淤时,底泥比较松散,不易抓起,所以一般抓斗清淤清掉的泥均为深泥,而深泥中的土著菌并非是导致水体发臭的厌氧菌,表层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厌氧菌,所以通过清走深泥解决河道黑臭的问题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位水体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将曝气增氧船开至污染水源区曝气,原位处理,无需将水移进移出,节约能耗,曝气装置搅动污水底泥的表面层后,氧气与泥水混合物充分混合,在污水处设有形成一个好氧环境,抑制厌氧菌的生产;底泥内的土著菌中的好氧菌群在好氧环境下迅速繁殖,底泥内积累的大量有机物在好氧优势菌种的作用下降解。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原位水体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曝气增氧船开至污染水源区,曝气增氧船上的曝气装置下降到船体下方将污染水源区底部的底泥曝起来并不断曝气形成好氧环境,底泥内的土著菌中的好氧菌群在好氧环境下迅速繁殖,底泥内积累的大量有机物在好氧优势菌种的作用下降解;
(2)曝气增氧船不断移动对污染水源区底部的底泥不断搅动曝气并给污染水源区的水源充氧,使得整个污染水源区的生态环境调整至好氧状态。
本发明中在曝气装置搅动污水底泥的表面层后,氧气与泥水混合物充分混合,在污水处设有形成一个好氧环境,抑制厌氧菌的生成,迅速解决河道黑臭问题。
进一步地,步骤(1)中通过在曝气增氧船底部增加高压喷头将污染水源区底部的底泥曝起来。
进一步地,步骤(1)中通过在曝气增氧船底部增加耙齿将污染水源区底部的底泥曝起来。耙齿进一步地将底泥曝气来。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增氧船,包括船体,船体上设有推动船体前进的驱动装置,船体上设有船体安全仓和风机,所述船体上设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上设有曝气装置,升降支架上设有用于推动曝气装置上下移动的推动装置,曝气装置推动到最低点时高度低于船体底部高度。本发明中曝气增氧船上的曝气装置可根据水域情况灵活调整高度,以适应各种水域条件;且高度降低后可将底部底泥曝气,使得底泥内的好氧菌在好氧环境下得到繁殖,水域在好氧环境下得到有效处理。
进一步地,船体后端下方设有设有曝气组件,曝气组件的曝气口朝向远离船体前端一侧。本发明中在船后方曝气的同时,可以推动曝气船前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艾希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艾希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74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