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壳去除毛刺的冲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7942.3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4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王勇;李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24 | 分类号: | B21D28/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刘逸潇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毛刺 冲孔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壳去除毛刺的冲孔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预冲孔,在钢壳上预冲中间孔,该中间孔的边缘与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距离在预定范围内;S2、反冲,采用与所述预期最终成孔尺寸相对应的冲头,对所述钢壳上的预期最终成孔位置进行冲压,使得所述钢壳上中间孔的边缘与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区域和所述钢壳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外部区域形成台阶;S3、正冲,对所述钢壳上的预期最终成孔位置进行冲压,该冲压方向与所述反冲的冲压方向相反,冲断所述钢壳上中间孔的边缘与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区域;本发明钢壳最终成孔内缘减少了大量的毛刺,甚至不存在毛刺,省时省力,节约了无毛刺冲孔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壳去除毛刺的冲孔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电动汽车发展迅猛。电动汽车发展中,对于储能部件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储能部件表面的冲孔的毛刺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毛刺问题易引起内部电路短路或者形成尖端放电,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于零件生产过程中表面及毛刺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对钢壳的加工过程中,依次需要经过落料、多次连续拉伸、冲孔、整形、切废料形成成品的多道工序。其中,冲孔过程中,由于需要去除毛刺,常使用精冲压机对钢壳进行冲孔,成本高昂,直接增加了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方便,能够有效消除毛刺的冲孔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壳去除毛刺的冲孔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预冲孔,在钢壳上预冲中间孔,该中间孔的边缘与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距离在预定范围内;S2、反冲,采用与所述预期最终成孔尺寸相对应的冲头,对所述钢壳上的预期最终成孔位置进行冲压,使得所述钢壳上中间孔的边缘与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区域和所述钢壳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外部区域形成台阶面;S3、正冲,采用与所述预期最终成孔尺寸相对应的冲头,对所述钢壳上的预期最终成孔位置进行冲压,该冲压方向与所述反冲的冲压方向相反,冲断所述钢壳上中间孔的边缘与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区域,形成最终成孔。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所述预定范围为0-1mm。
进一步的,在步骤S2和S3中,所述正冲的冲压力和反冲的冲压力大小一致。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钢壳去除毛刺的冲孔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采用预冲孔预方式,将预期最终成孔的内缘预留下预定宽度的,通过反冲冲压所述钢壳上的预期最终成孔位置,使得间孔的边缘与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区域和所述钢壳预期最终成孔的边缘外部区域形成台阶,再通过与反冲方向相反的正冲,将预期最终成孔区域内的剩余废料冲断,形成最终成孔;经过预冲孔、反冲和正冲的钢壳形成的最终成孔内缘减少了大量的毛刺,甚至不存在毛刺,省时省力,节约了无毛刺冲孔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步骤S1预冲孔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步骤S2反冲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步骤S3正冲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预冲冲头;110、预冲凹模;200、反冲冲头;210、反冲凹模;300、正冲冲头;310、正冲凹模;400、钢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7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相聚合制备聚酰胺膜的方法及聚酰胺膜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波纹管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