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棘头梅童鱼苗种人工培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48159.9 申请日: 2021-07-27
公开(公告)号: CN113383733B 公开(公告)日: 2022-09-23
发明(设计)人: 宋炜;熊逸飞;王鲁民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1/10 分类号: A01K61/10;A01K63/04;A01K63/00
代理公司: 北京知汇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4 代理人: 董涛
地址: 20043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棘头梅童 鱼苗 人工 培育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棘头梅童鱼苗种人工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1)棘头梅童鱼苗种在工厂化育苗车间的苗种培育池内进行培育,苗种培育适宜水温在20~28℃之间,盐度在20~30之间,并避免突变;室内光照可根据天气变化进行调节,使光照强度调整在600~1200Lux之间,避免光照骤变与阳光直射,保证苗种培育适宜的充气量和培育密度;培育池主体的左侧设置有给水组件,人工培育池主体的右侧设置有充氧曝气组件;苗种培育适宜的充气量和培育密度为:9日龄前为0.2~0.6L/min,之后为4~12L/min,使池水溶氧量保持在6mg/L以上,pH 7.6~8.2,NH4+含量在0.2mg/L以下,棘头梅童鱼苗种培育密度为仔鱼期3万~5万尾/m3,全长20mm的稚鱼在1.1万~1.3万尾/m3,全长30mm的幼鱼在0.6万~0.9万尾/m3

(2)育苗海水经250目筛绢过滤,育苗开始水位60cm,9日龄前每天加水5~10cm,9日龄后每天换水20~40cm,特殊情况如池中轮虫繁殖得过多则加大换水量,鱼苗食性完全转化为摄食桡足类后,每天换水30~50%,鱼苗食性完全转化为摄食桡足类,且主动逃避能力较强时,每天吸污1次;

(3)育苗采用轮虫、丰年虫、桡足类、人工配合饲料的饵料系列,根据棘头梅童鱼仔稚幼鱼不同发育阶段对饵料营养及适口性的要求,采用不同饵料品种配合交叉投喂,投喂方法是少量、多次、慢投,微颗粒饲料要投喂在鱼苗密集的静水区,让其在水面上漂浮片刻后陆续缓慢下沉,以被鱼苗适时摄食,投喂的具体要求是:在棘头梅童鱼仔鱼出膜后第3天开始在水中投放轮虫供其开口摄食,9日龄时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完成早期仔鱼发育阶段,轮虫暂养在含有一定藻类的海水中,早期仔鱼日投喂2次,后逐渐增加到3~5次,视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饵料品种和数量,桡足类每天新鲜配送,由于棘头梅童鱼繁育季节接近7月份,海区桡足类数量逐渐减少,新鲜桡足类供应不足时,选择用冰冻桡足类替代,育苗池投轮虫时保持轮虫密度3~5个/ml,在开始投丰年虫和桡足类时,保持育苗池密度1~2个/ml,在仔鱼和早期稚鱼培育期,每天定时添加小球藻,使池水保持约25万个/ml的小球藻浓度,呈微绿色,25日龄,开始投喂微颗粒人工配合饲料,并采用微流水培育,微颗粒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后,要经过5~7天的驯化才能正常摄食,即每天早晨首先投喂微颗粒饲料,然后再投喂其他饵料,投喂方法是少量、多次、慢投,微颗粒饲料要投喂在鱼苗密集的静水区,让其在水面上漂浮片刻后陆续缓慢下沉,以被鱼苗适时摄食,

所述苗种培育池包括人工培育池主体(1),主体(1)的底部中间处设置有给排水槽(101),所述人工培育池主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02),所述排水管(102)上设置有排水电磁阀(103),所述人工培育池主体(1)的内部左上侧设置有防护栏(104),所述人工培育池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给水组件(2),所述人工培育池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充氧曝气组件(3),所述给水组件(2)包括给水泵(201)、输入水管(202)、给水管(203)和给水电磁阀(204),所述给水泵(201)的进水端安装有输入水管(202),所述给水泵(201)的出水端安装有给水管(203),所述给水管(203)上设置有给水电磁阀(204),所述输入水管(202)和给水管(203)均有多段管道组合使用,所述给水管(203)的另一端沿着人工培育池主体(1)的内壁铺设与给排水槽(101)对应设置,所述充氧曝气组件(3)包括承载板(301)、曝气机(302)和曝气管(303),所述承载板(301)的端部设置有曝气机(302),所述曝气机(302)的曝气端安装有曝气管(303),所述承载板(301)与人工培育池主体(1)的右上侧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303)的另一端沿着人工培育池主体(1)的内壁铺设与给排水槽(101)对应设置,所述人工培育池主体(1)的内壁与给水管(203)和曝气管(303)对应设置有防护方管(105),所述给水电磁阀(204)可根据棘头梅童鱼游动情况控制水流速度,所述排水电磁阀(103)可根据池内残饵、死苗、粪渣及其他杂物情况,控制排水速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815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