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超两亲主客体海藻酸基各向异性结构软物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49850.9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6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诚;冯玉红;杨淑娟;余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47/36;C08B37/04;C08B37/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张新蕊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超两亲 主客 海藻 各向异性 结构 物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ickering乳液,其包括油水两相,油相的体积比例为4.2%‑90%,Alg‑β‑CD分散在水相,AzoC12分散在油相。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该Pickering乳液制成制备的超两亲主客体海藻酸基各向异性结构软物质。本发明设计并制备了新型的两亲性可调控的超两亲Alg‑β‑CD/AzoC12自组装体,具有更好的界面吸附性能,通过相转化方法可制备具有稳定性好的W/O/W乳液。基于主‑客体作用能对超两亲聚集体的两亲性进行适当调节,能提供一种理想和方便的策略对主‑客体多相乳液进行相分离行为调控,以实现软材料的结构多样性,在胶体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超两亲主客体海藻酸基各向异性结构软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相Pickering乳液在药物封装、工业生产和材料科学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多相Pickering乳液已被探索为理想的界面自组装模板,以实现各向异性结构的多样化形态。由于界面稳定剂的不可逆吸附作用,胶体纳米颗粒稳定的多相Pickering乳液表现更好的稳定性,与具有不同亲疏水平衡值(HLB)的传统表面活性剂稳定的多相乳液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传统多相乳液不仅需要两个乳化步骤,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能量输入来降低界面势能。在多相Pickering乳液的形成机理中,胶体乳化剂的两亲性是显著影响多相Pickering乳液形成与稳定的关键因素。大量研究报道刚性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吸附不同数量的聚合物或与适当带电荷的两亲性分子来进行两亲性改性,进一步赋予其适宜的润湿性以稳定油水界面曲率。同时,溶剂诱导聚合物链在纳米颗粒表面重组以改变其界面构象,进而稳定多相Pickering乳液,因此表面润湿性的变化最终会导致两亲性的变化,通过调控界面稳定剂的两亲性,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的相行为。此外,具有适当对称的二嵌段共聚物被赋予适宜的两亲性,使互补的界面曲率具有很高的界面覆盖密度,从而稳定内部和外部的O/W与W/O界面。因此,两亲性的调控对于聚合物胶体纳米颗粒稳定的多相Pickering乳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超分子非共价相互作用方法可以调控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其中超两亲主客体聚合物由于其相对较好的亲-疏水可控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的聚合物自组装。主-客界面自组装可实现从“jamming”结构向界面力学性能相对增强的“类固”unjamming状态的可逆转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光、磁等)调节主-客体动态界面自组装行为,从而控制Pickering乳液的可逆乳化和破乳。然而,超两亲主客体聚合物可调控的界面行为尚未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我们期望超分子主客体相互作用诱导的界面自组装方法可以为多相Pickering乳液提供概念上与技术上创新的乳化策略,进而通过相分离行为产生结构可控的软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两亲性可调控的超两亲 Alg-β-CD/AzoC12自组装体,并将其作为高效软胶体乳化剂,通过相转化方法可制备具有很好稳定性的W/O/W乳液。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Pickering乳液,其包括油水两相,油相的体积比例为 4.2%-90%,Alg-β-CD分散在水相,AzoC12分散在油相,AzoC12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优选地,油相的体积比例为42%-70%,或者油相的体积比例为<42%,或者油相的体积比例>70%。
当油相的体积比例为42%-70%时,在这一范围内,可形成稳定的W/O/W型Pickering乳液;当油相体积比例小于这一范围时,形成的是O/W型Pickering乳液,当大于这一范围时,形成的是W/O型Pickering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498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