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交车辆的定位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1720.9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宁;张俊亚;刘京海;高建军;李沛瑶;周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64/00;G08G1/127;G06Q10/06;G06Q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 车辆 定位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公交车辆的定位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包括数据接收单元和处理器,数据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公交车辆的定位数据;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当前时刻获取的公交车辆的定位数据,确定关键点中与公交车辆距离最近的目标关键点;关键点包括公交站和公交车辆的运行线路上的参考点;基于第一关键点、第二关键点以及目标关键点,确定公交车辆的位置;其中,第一关键点为公交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的目标关键点的前一个关键点;第二关键点为公交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的目标关键点的后一个关键点;行驶方向是根据定位数据和当前时刻之前获取到的预设数量个定位数据确定的。提高了公交车辆的定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便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及时调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辆的定位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公交车辆的运行过程中,调度员需要准确的掌握车辆实时位置,以进行及时调度,并准确记录车辆发车、到达等车次状态,确保运营计划车次执行正常。
相关技术中,公交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通过车载设备获取到的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数据对公交车进行定位。但是,其实现方式通常为,在公交车辆进入到与公交站一定距离内,才可以判断出公交车辆是处于进站或者离站状态,进而实现对公交车辆进行定位。
但是,车载设备数据通讯存在信号不稳定、网络波动等原因,如果在进入到与公交站一定距离内时遇到GPS定位数据丢失的情况,这样,则无法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定位。当再次获取到GPS定位数据后,还需等再次进入到与公交站的一定距离内时,才可以再次对公交车辆进行定位。这样,造成定位不及时或不准确。定位效果不准确便无法确保车辆在线路站点图的位置显示正常,也无法确保车辆发车、到达状态正常,影响调度员对车辆进行调度,而调度不及时可能造成车辆的大间隔以及串车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公交车辆的定位方法和设备,用以提高公交车辆的定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便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及时调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辆的定位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时刻获取的所述公交车辆的定位数据,确定关键点中与所述公交车辆距离最近的目标关键点;所述关键点包括公交站和所述公交车辆的运行线路上的参考点;
基于第一关键点、第二关键点以及所述目标关键点,确定所述公交车辆的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关键点为所述公交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的所述目标关键点的前一个关键点;所述第二关键点为所述公交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的所述目标关键点的后一个关键点;所述行驶方向是根据所述定位数据和当前时刻之前获取到的预设数量个定位数据确定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现有公交站点的基础上,引入了参考点,公交站点和参考点统称为关键点,这样,在获取到公交车辆的定位数据后,确定关键点中与公交车辆距离最近的目标关键点;再基于第一关键点、第二关键点以及目标关键点,确定公交车辆的位置。由于第一关键点为公交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的目标关键点的前一个关键点;第二关键点为公交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的目标关键点的后一个关键点;行驶方向是根据定位数据和当前时刻之前获取到的预设数量个定位数据确定的。通过增加第一关键点和第二关键点,这样,针对公交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任意时刻的定位数据,均可确定公交车辆的位置,并且,考虑了行驶方向,提高了定位过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便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及时调度。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第一关键点、第二关键点以及所述目标关键点,确定所述公交车辆的位置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关键点为公交站,且所述公交车辆与所述目标关键点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或
确定所述目标关键点为参考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1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木托盘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地用有源智能联合焊接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