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复合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4000.8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0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左仁杰;孙小冬;潘琳;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H01B9/00;H01B7/18;H01B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王统国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复合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电缆,所述复合电缆的缆芯是由外包带层束紧而并排在一起的一组电信号平行线对和一组光信号平行线对组成,所述电信号平行线对主要是由内屏蔽层束紧而并排在一起的两根绝缘线芯组成、且截面外轮廓呈腰型孔轮廓状,所述光信号平行线对是由内包带层束紧而并排在一起的两根紧包光纤组成、且截面外轮廓呈腰型孔轮廓状,所述缆芯的截面呈圆内接矩形状结构,且电信号平行线对和光信号平行线对的内部分别存在组合间隙,外包带层与电信号平行线对和/或光信号平行线对之间存在组合间隙。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结构体积小、制造成本低、柔软性好的特点,适宜在内部空间狭小、对排线结构要求精致的机房、机柜内部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具体是一种具有光信号和电信号传输功能的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光电复合电缆是集光信号(即通讯功能)和电信号(即导电功能)传输的多功能电缆,其既有利于简化应用场所的排线结构,亦有利于减少光信号与电信号传输之间的电磁干扰。
目前,常见的光电复合电缆是以扁平状或哑铃状结构成型的,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新型光电一体化缆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号为CN 102063965,公开日为2011年05月18日)、“一种新型低烟无卤阻燃型光电复合缆”(公开号为CN 203415300,公开日为2014年01月29日)等。此类光电复合电缆的结构体积相对较大,不适宜在内部空间狭小、排线结构要求精致的机房、机柜内部(例如电信数据交换中心)应用。
此外,经申请人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一种结构相对整圆的光电复合电缆,详见名称为“一种双芯复合音响电缆的制造方法”(公开号为CN 113053575,公开日为2021年06月29日)。该技术虽然披露了一种以相对整圆的结构集成了光信号和电信号传输功能于一体的电缆,但其一方面电缆成型结构设计复杂,制造技术难度及成本均高;另一方面在缆芯内部(包括导电单元内部和导光单元内部)填充了多种(或者说是多组)填芯,在填芯的影响之下,缆芯为硬度偏高、不柔软、且尺寸偏大的实芯结构,从到导致所成型的光电复合电缆的结构体积相对较大、且不柔软,不适宜在内部空间狭小、排线结构要求精致的机房、机柜内部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光电复合电缆的特殊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结构体积小、制造成本低、柔软性好、适宜在内部空间狭小且对排线结构要求精致的机房、机柜内部应用的光电复合电缆。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光电复合电缆,所述复合电缆的缆芯是由外包带层束紧而并排在一起的一组电信号平行线对和一组光信号平行线对组成,所述电信号平行线对主要是由内屏蔽层束紧而并排在一起的两根绝缘线芯组成、且截面外轮廓呈腰型孔轮廓状,所述光信号平行线对是由内包带层束紧而并排在一起的两根紧包光纤组成、且截面外轮廓呈腰型孔轮廓状,所述缆芯的截面呈圆内接矩形状结构,且所述电信号平行线对和所述光信号平行线对的内部分别存在组合间隙,所述外包带层与所述电信号平行线对和/或所述光信号平行线对之间存在组合间隙。该技术措施将截面外轮廓基本相同的电信号平行线对和光信号平行线对,以基本对称的方式紧密排布在一起,从而形成结构相对稳定且相对整圆、集光信号和电信号传输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电缆,且其缆芯内部以自然留存组合间隙的方式使缆芯的各组成部分所承受的挤压力被自然疏导,这样既有效减少了电场畸变,又使缆芯的结构紧凑、小巧化,还有利于保障缆芯的柔软性,从而使所成型的电缆以小的结构体积形成了相对整圆的外轮廓,柔软性好,适宜在内部空间狭小、且对排线结构要求精致的机房、机柜内部应用;此外,该技术措施所成型的电缆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既便于制造成型,亦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40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