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椎体重建的智能植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5087.0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6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珂瑞;杨毅;张翔;刘浩;甘芳吉;田鹏;马立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30;A61F2/46 |
代理公司: | 成都熠邦鼎立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3 | 代理人: | 左永飞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体重 智能 植入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椎体重建的智能植入系统,包括复合椎间盘假体,所述的复合椎间盘假体由椎体部件和分别放置在椎体部件两端的椎间盘板组成;椎体部件由竖直件和竖直件两端的水平件构成,且形状为“工”字形;所述水平件远离竖直件的一面具有凹陷部,所述椎间盘板具有与凹陷部相吻合的凸起部;所述水平件靠近竖直件端部侧边的部位具有第一尖刺;所述的竖直件具有使得椎体部件安装位置稳定的抓紧机构;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椎间盘假体结构简单,通过增设的抓紧机构,摒弃传统置钉的固定方式,使得椎体部件与两侧椎体直接固定、连接,进而提高重建椎体部件的稳定性和固定强度,避免术后椎体部件发生移位、下沉的风险,同时使得手术过程变得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椎体重建的智能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颈椎融合术中,将椎体切除以后重建颈椎稳定性,不得不融合多个手术节段,造成患者椎间盘活动度丢失,并存在钛网下沉移位、不融合等多种并发症;患者术后钛网移位、下沉风险并发症较高;钛网没有固定,容易移位进去椎管,造成患者瘫痪甚至死亡;术后钛网下沉发生率可高达70%。
目前市面上已将人工椎体与人工椎间盘假体相结合用于改良的ACCF手术,由一个椎体和上、下两个人工椎间盘组成的非融合假体,替代现有的钛笼和钛板。与传统的融合手术相比,将它植入颈椎后,由于植入了上下两个椎间盘,所以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颈椎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也能在体内保持良好的生物医学特性。前期动物活体实验表明,与传统融合术相比,可动人工颈椎成功保留颈椎侧屈和旋转活动度,降低邻近节段应力,减少临椎病的发生,但还是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中间人工椎体部件缺乏与两侧椎体的直接固定、连接,导致稳定和固定强度不足,术后人工椎体容易发生移位、下沉到椎管,造成患者瘫痪甚至死亡的风险;
2、现有椎间盘假体重大都需要通过椎间盘向上下椎体置钉来保持稳定性,这使得手术过程复杂,耗时长,并可能出现与置钉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
3、缺乏对患者术中及术后有效的智能化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椎体重建的智能植入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椎体重建的智能植入系统,包括复合椎间盘假体,所述的复合椎间盘假体由椎体部件和分别放置在椎体部件两端的椎间盘板组成;
椎体部件由竖直件和竖直件两端的水平件构成,且形状为“工”字形;
所述水平件远离竖直件的一面具有凹陷部,所述椎间盘板具有与凹陷部相吻合的凸起部;
所述水平件靠近竖直件端部侧边的部位具有第一尖刺;
所述的竖直件具有使得椎体部件安装位置稳定的抓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竖直件由两块分别与其中一块水平件构成一个整体的连接块连接构成,两块连接块连接后形成“工”字形的椎体部件。
优选的,所述的抓紧机构包括分别在两块连接块靠近水平件一端所开设的调节孔、在其中一块连接件上开设的套筒以及在具有套筒的连接件侧面上设置的第二尖刺,另一块所述的连接件可插入套筒内,所述套筒紧贴连接件的一面为锥形。
优选的,所述的套筒具有膨胀缝。
优选的,在插入套筒内的连接块上以及所述的套筒上均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的锁紧机构为锯齿条,且连接块上的锯齿条的与套筒内的锯齿条之间相互齿合。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块采用具有弹性的钛合金制成。
优选的,在椎间盘板与椎体部件的水平件之间设有人工韧带层,所述的人工韧带层由铆钉固定到临近椎体,且人工韧带层与椎体部件及椎间盘板之间融合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5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型排污自吸泵
- 下一篇:一种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