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复用光模块光接收次模块的耦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6126.9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6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唐永正;谢顶波;潘双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英飞光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徐俊伟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大道52号凤凰产业园(武汉.中国光谷文化创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路复用 模块 接收 耦合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复用光模块光接收次模块的耦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TIA、PD以及DMUX固定在壳体上;S2,给TIA和PD打金线,并通过壳体的金手指给TIA和PD加电;S3,在壳体上外接一个带准直器的适配器并给适配器接上光源;S4,选择其中一路进行耦合,先调节其中一个第一透镜的位置,接着调节所述适配器的位置,然后再调整第一透镜的位置,反复循环调节该第一透镜以及所述适配器的位置,直至所述PD的响应度不再显著增加时停止调整;S5,去掉带准直器的适配器,再在所述壳体上安装适配器;S6,再调整并确定另外几个第一透镜的位置。本发明的耦合效率对PD的贴装精度依赖较小,即使PD的贴装位置有偏差也能通过调整第一透镜的位置找到耦合效率最佳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耦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路复用光模块光接收次模块的耦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讯行业的发展,需要传送的数据流量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光模块的传输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将多个波长的光直接在光模块内复用成一路后在光纤内传输的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典型的产品如目前已经大量出货的4*10G、4*25G单模产品以及出货量目前正在快速增长的4*50G、4*100G的单模产品。多路复用的产品相较传统的同轴产品在结构以及光路的设计上更复杂,耦光工艺的难度也更高,采取什么样的耦光方式将直接决定了耦光的成功率以及产品的良率。
传统耦光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透镜2将适配器出来的光准直的时候需要用棱镜将准直光从壳体里面引出来并外接高速镜头或者红外成像仪监控准直光的光斑进行调节,以确定经过透镜2后的光是否准直。这种耦合方式需要外接高速镜头和棱镜,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耦合难度大。
传统耦合透镜2的方式准直光的位置依赖机台的校准,准确的说依赖于高速镜头的固定位置,如果高速镜头的固定位置存在偏差,那耦合出来的准直光也会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后续透镜1耦合进PD的光的耦合效率。
传统耦合透镜2的方式准直光的位置还依赖于管壳装配在耦合台上的位置,如果壳体装配在耦合台上存在偏差,那最终的准直光路也会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后续透镜1耦合进PD的光的耦合效率。
传统耦合方式透镜2耦合好之后再来耦合透镜1,由于此时PD的位置已经固定,PD相对于准直光的位置也已经确定,因此PD跟准直光的相对位置偏差直接影响最终耦合进PD的光的耦合效率。
总的说来,传统耦合方式对于设备的校准、元件的贴装位置精度以及员工的操作要求都非常高,工艺相对较复杂,操作难度高。另外耦合的设备也较复杂,需要耦合准直光(耦合透镜2)和耦合透镜1两种设备,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路复用光模块光接收次模块的耦合方法,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路复用光模块光接收次模块的耦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TIA、PD以及DMUX固定在壳体上;
S2,给所述TIA和所述PD打金线,并通过壳体的金手指给所述TIA和所述PD加电;
S3,在所述壳体上外接一个带准直器的适配器并给所述适配器接上光源;
S4,选择其中一路进行耦合,先调节其中一个第一透镜在其光传播方向上的位置、在垂直于该路光传播方向的位置以及该第一透镜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调整时监控所述PD的响应电流,使所述PD的响应度最大,接着调节所述适配器垂直光路的两个方向的位置使所述PD的响应度最大,然后再调整第一透镜的位置使所述PD的响应度最大,反复循环调节该第一透镜以及所述适配器的位置,直至所述PD的响应度不再显著增加时停止调整;该第一透镜位于所述PD和所述DMUX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英飞光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英飞光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61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环内表面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驾驶室通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