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的冷氢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6942.X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9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罗显莅;倪海雁;王勇;刘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发电机 氢气 冷却系统 温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的冷氢温度控制方法,属于发电机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计算冷却水质量流量WS;b、求得冷却水阀开度P1;c、将冷却水阀开度P1作为前馈控制模块输出的前馈冷却水阀开度信号,引入反馈控制,输出反馈冷却水阀开度信号;d、再将前馈冷却水阀开度信号和反馈冷却水阀开度信号叠加计算后输出;e、驱动冷却水阀打开达到目标开度。本发明采用前馈和反馈的有机复合控制,实时计算出冷却水阀开度,进行前馈控制,最大程度减小扰动,再结合闭环反馈控制,对偏差进行不断修正,进而能够大大提高冷氢温度的控制精度,减小冷氢温度的波动,满足发电机灵活性运行及工况多变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的冷氢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火电市场从传统的基负荷稳定运行逐渐转变为频繁调峰、深度进相的灵活性运行,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的挑战。发电机灵活性运行时,机组负荷不断调节,发电机定子线棒、定子铁芯及转子温度必然随负荷大幅波动,这就要求发电机冷却系统适应这种变化,使发电机内部部件保持在合理的温度范围,确保机组运行安全,尽量延长机组寿命。
大型汽轮发电机通常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即定子线圈采用水内冷,定子铁芯和转子绕组由氢气密闭循环系统进行冷却,冷却气体由安装在转子两端的风扇驱动。冷却氢气将吸收的热量通过氢气冷却器传递给冷却器中的冷却水,带出发电机外。通过冷却水的循环,对经过冷却器的热氢进行冷却,确保发电机内部冷氢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冷氢温度太高不利于发电机的散热,并且太高若高于定子冷却水的温度,可能导致氢气结露。目前电厂通常采用手动或者PID闭环控制调节氢气冷却器的冷却水阀的流量来实现冷氢的温度控制,但是,由于换热器的换热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该闭环控制系统滞后较大,反馈控制作用不能及时影响系统的输出,以致引起冷氢温度的过大波动,直接影响控制品质。此外,在不同的季节,冷却水的温度差异较大,这对闭环系统的控制精度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目前的冷氢温度控制系统,精度较低,并且当冷氢温度波动较大或者异常时,需要人为进行大量操作、调整,这无疑加大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公开号为CN 103811085A,公开日为2014年05月21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的冷氢温度监控和调整方法,所述核电站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包括进水干路、出水干路、至少两个支路、温控阀门、至少两个氢气冷却器以及至少两个隔离阀;所述至少两个支路并联于所述进水干路及所述出水干路之间,所述至少两个氢气冷却器以及所述至少两个隔离阀均分别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支路中,所述至少两个隔离阀分别用于调节所述至少两个支路中的冷却水的流量;所述温控阀门设置于该出水干路,其具有自动控制及手动控制两种控制模式,在自动控制模式中,所述温控阀门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氢气冷却器中的一个氢气冷却器出口处的冷氢的温度自动调节冷却水的总流量;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氢温度监控和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分别检测上述至少两个氢气冷却器出口处的冷氢温度;以及(B)手动开大温控阀门,对所述至少两个氢气冷却器的流量分配状态进行扰动,尽量使其平均,并增加总流量。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核电站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的冷氢温度监控和调整方法,在不改变电站机组的运行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部分氢气冷却器流量的节流和再分配,降低氢气的温度偏差。但是,仍然不能实时精确的计算冷却水阀开度,不能最大程度的减小扰动,且不能对温度偏差进行不断修正,影响冷氢温度的控制精度,也不能减小冷氢温度的波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的冷氢温度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前馈和反馈的有机复合控制,并结合当前的工况数据,实时计算出冷却水阀开度,进行前馈控制,最大程度减小扰动,再结合闭环反馈控制,对偏差进行不断修正,进而能够大大提高冷氢温度的控制精度,减小冷氢温度的波动,满足发电机灵活性运行及工况多变的需求。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69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