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闭式挤压成形的大型模具激光立体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58649.7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查威;黄智钢;黄智红;张振;熊桑;张昊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F7/06 | 分类号: | B22F7/06;B22F10/66;B22F10/28;B22F5/00;B33Y4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徐燕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挤压 成形 大型 模具 激光 立体 修复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基于闭式挤压成形的大型模具激光立体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激光熔覆技术在大型模具(1)上制备成型的修复体(10),所述修复体(10)加工成型后留置于大型模具(1)上侧;
底端开口且通过开口竖直套装于修复体(10)外侧的凹模箱(2);所述凹模箱(2)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一进模板;
连接于每个所述进模板上侧的挤压凸模(9),两个所述挤压凸模(9)相对设置于凹模箱(2)的左、右两侧,所述凹模箱(2)上与每个挤压凸模(9)相对的一侧均设有一进模孔;每个所述挤压凸模(9)均能够在与之相连接的进模板上直线滑动,并且其一端穿过对应的进模孔挤压凹模箱(2)内腔中的修复体(10);
其中每个所述挤压凸模(9)的另一端均连接一斜楔机构;两个所述斜楔机构的上侧共同连接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的顶端与液压机的压力转换头相连接,以传递来自液压机的下行压力;
所述固定板(5)受压时,其下行运动能够通过两侧的斜楔机构转化为相应的挤压凸模(9)向着凹模箱(2)内腔方向前进的直线滑动,进而对修复体(10)进行挤压塑形;
所述斜楔机构包括设置于对应挤压凸模(9)一端的滑块(3)以及连接于固定板(5)下侧的斜楔(4),所述斜楔(4)与对应的滑块(3)之间以斜面移动副相连接,所述斜楔(4)受到来自固定板(5)上传递的压力向下运动时,其能够通过所述斜面移动副将压力传递至对应的滑块(3)上并且由对应的滑块(3)推动挤压凸模(9)向着凹模箱(2)内腔直线滑动,以对凹模箱(2)内的修复体(10)进行挤压塑形;
两个所述滑块(3)与凹模箱(2)之间均设有一水平的复位杆(8),在液压机上的压力从固定板(5)撤去后,通过所述复位杆(8)带动对应的挤压凸模(9)及滑块(3)复位;其中,所述复位杆(8)采用液压缸;
所述凹模箱(2)的顶端与固定板(5)之间还设有竖向缓冲机构;所述竖向缓冲机构包括设置于凹模箱(2)顶端的连杆(7),所述连杆(7)的顶端与固定板(5)之间连接氮气弹簧(6);
所述修复体(10)的底端向周边延伸出一定厚度的圆形修复层,所述凹模箱(2)底端的两个进模板底面贴合安装于修复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闭式挤压成形的大型模具激光立体修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挤压凸模(9)与对应的滑块(3)之间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所述大型模具(1)上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修复体(10),在所述修复体(10)的底端外壁周围熔覆圆盘状修复层,并使熔覆后的所述修复层周向均匀分布在修复体(10)的外侧;
步骤b:将所述凹模箱(2)套装于修复体(10)上,并使所述修复体(10)从凹模箱(2)的底端开口完全进入至凹模箱(2)内腔中,所述修复层置于凹模箱(2)的下方并且与两进模板相贴合;
步骤c:在所述凹模箱(2)的顶端与固定板(5)之间从下至上依次竖直安装连杆(7)以及氮气弹簧(6),将两个所述挤压凸模(9)的一端均连接于对应的滑块(3)上;将两个所述斜楔(4)的顶端与固定板(5)相连接,两个所述斜楔(4)的底端与对应的滑块(3)以斜面移动副方式装配连接;并且使两个所述挤压凸模(9)对准凹模箱(2)上对应的进模孔,并在所述凹模箱(2)与每个滑块(3)的一侧间均安装复位杆(8);
步骤d:启动液压机,通过压力转换头使所述固定板(5)带动两个斜楔(4)以及氮气弹簧(6)共同竖直向下运动,并进一步带动两个所述挤压凸模(9)向着凹模箱(2)内腔方向滑动,以穿过对应的进模孔并对凹模箱(2)内的修复体(10)进行挤压,以使修复体(10)塑性变形并填充凹模箱(2)的内腔间隙;
步骤e:当填充完毕后,对所述修复体(10)进行冷却;冷却完毕后,通过所述复位杆(8)带动对应的挤压凸模(9)复位;关闭液压机,通过所述氮气弹簧(6)和连杆(7)将凹模箱(2)从修复体(10)上取下,使修复体(10)脱离凹模箱(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864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温度传感器技术的水温探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调节装置及载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