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管式分离器梯度旋流气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59874.2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2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范琳波;李永丰;刘权升;孔德钰;张绪强;牟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分离器 梯度 流气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管式分离器梯度旋流气浮装置,该装置包括气浮罐体、管式分离器、旋流布水管、和微气泡引入管;管式旋流分离的强旋流场与梯度气浮弱旋流场相结合,放宽了设备入口水质指标,四级出油口能够将分离出的油品高效排出,避免返混,微气泡和油滴在混合室反应接触,两级溶气水引入混合管设置增加了气泡数量,提高了碰撞机率。与常规气浮装置相比,本发明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结构简单、投资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简便等优点,适用于油田生产水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内置管式分离器梯度旋流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平流式气浮,通过顶部刮渣机收集浮油浮渣,该类型设备沉降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机械结构复杂,动件较多,不利于实现自动控制。设备敞口运行,会有气体溢出,同时会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不能处理含天然气等可燃气体来液,不能应用于防爆要求较高环境。现有旋流气浮为弱旋流气浮,常规入口水中含油量要求<200mg/l,除油效率约为80%,气浮罐体内部没有进行梯度分级,内部存在返混现象,不能适应水中含油量较高的污水处理。随着海上油田的产出液中含水的不断升高,需要开发一种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的气浮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经过改进能够减少设备占地面积,提高分离效率,设备结构简单便于日常的操作、运行维护与管理的内置管式分离器梯度旋流气浮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管式分离器梯度旋流气浮装置,包括气浮罐体、管式分离器、旋流布水管、和微气泡引入管;
所述气浮罐体为立式罐体,于其中轴线竖直贯穿设置管式分离器,管式分离器的进水口位于底部、第一出油口位于顶部;
所述气浮罐体内部设置2块漏斗状气浮室隔板将气浮罐体内部分割为上气浮室、中气浮室和下气浮室,所述气浮室隔板的中心收口处与所述管式分离器形成环空;
所述气浮罐体的管壁上设置有排泥口、出水口、第二出油口、第三出油口第四出油口,所述排泥口和出水口位于气浮罐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出油口位于气浮罐体的顶部,所述第三出油口位于气浮罐体中气浮室上部的侧壁上,所述第四出油口位于气浮罐体下气浮室上部的侧壁上;
所述管式分离器在位于上气浮室内的管段上设置第一旋流布水管,在中气浮室内上气浮室隔板中心收口处与所述管式分离器形成的环空下方设置第一气水混合器和第二旋流布水管,由所述气浮罐体侧壁引入的第一微气泡引入管与所述第一气水混合器连通,在下气浮室内下气浮室隔板中心收口处与所述管式分离器形成的环空下方设置第二气水混合器和第三旋流布水管,由所述气浮罐体侧壁引入的第二微气泡引入管与所述第二气水混合器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排泥口和出水口位于气浮罐体底部管式分离器的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水口上设置一高出所述气浮罐体底面的出水管,避免大颗粒沉降物进入。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59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