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小板特异抗原诱导猴ITP模型的构建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860449.5 申请日: 2021-07-29
公开(公告)号: CN113303285B 公开(公告)日: 2021-11-23
发明(设计)人: 戴飞红;许海侠;马祥乐;段继峰 申请(专利权)人: 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陆惠中;田欢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血小板 特异 抗原 诱导 itp 模型 构建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小板特异抗原诱导猴ITP模型的构建方法。特别地,提供一种以CD61蛋白作为特异性抗原免疫猴诱导获得ITP模型的方法。包括CD61蛋白在制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所述CD61蛋白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诱导方法可有效诱导血小板下降及紫癜症状,获得稳定的猴ITP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领域,涉及一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血小板特异性抗原诱导的猴ITP模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是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或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当血小板计数极低时( Plt<5×109) 可能引起致命的并发症,如蛛网膜下腔、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对于ITP患者的临床治疗,只有少部分患者可以完全缓解( Plt﹥100×109且没有出血),大部分患者经历慢性反复发作的过程,转化为慢性或难治性ITP。ITP 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Harrington等(HarringtonWJ,Sprague CC,Minnich V,et al. Immunologic mecha[1]nisms in idiopathic andneonatal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nn In[1]tern Med,1953; 38( 3) : 433-469)将 ITP 患者的血浆输注入健康人体内,引发健康人血小板一过性减少,并在受试者体内检测到了特异性抗血小板的抗体。近年来发现只在70%-80%的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抗血小板抗体, 因此有些学者提出了由细胞免疫异常和细胞因子的 偏差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如Th1 /Th2 细胞因子的偏差、Treg 细胞水平下调、CTL水平升高和 Tfh 细胞升高等。

在医学研究中,建立一个理想的ITP 动物模型对于ITP 发病机制和前沿治疗药物的药效学及药物机理学研究至关重要。ITP 动物型最初是由大鼠建立,后来又成功建立了兔、狗、小鼠等ITP 模型。现有技术中的ITP模型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构建:抗血小板血清(APS),造模法,单克隆抗体造模法,NZW × BXSB,鼠造模,抗原模拟法,免疫脾细胞移植模型,转基因模型等。目前国内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实验研究主要采用免疫法建立动物模型,或者采取免疫法结合其它方法造模。CN101480493A公开了一种以血小板抗原液通过免疫小鼠获得抗血小板血清制备ITP动物模型的方法。CN106399364A公开了一种通过突变斑马鱼中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抑制血小板生成的ITP动物模型。

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与人类基因以及组织结构最为相近的动物,无疑是医药行业科研工作者进行临床前研究时选择的最理想的实验动物之一。食蟹猴(Macacafascicularis)为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与人类在组织结构、生理和代谢机能上极为相似,其机体对生物病原体的反应也与人类相似,具有生命周期长,生物特性与人类极为相似的特点,是进行慢性病观察研究的理想模型,同时也是实验室药理研究中最为理想的实验动物之一。目前的研究中尚未出现以灵长类动物,尤其是食蟹猴为对象的,以ITP特异性抗原,尤其是CD61蛋白作为免疫原构建ITP动物模型的先例,这相对于其他动物模型,更能近似人类的发病情况,更具有诱导发病的特异性,有助于对ITP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应用于制备治疗ITP药物中。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根据免疫学的抗原模拟原理,通过向猴输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特异性抗原,激发猴体内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的免疫反应,以期建立一种更稳定的主动免疫型猴ITP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04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