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限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2226.2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9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肖伟强;陈桂乔;吴旭东;杨佳麟;吴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E01F9/696;E01F9/615;G06K9/20;G06K9/46;G06K9/62;G06N3/04;G06N3/08;G08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岳晓萍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限高装置,包括:龙门架,设置于需要限制施工车辆的通行高度的位置;智能识别模块,设置于龙门架上,用于获取通过龙门架的施工车辆的图像信息,并基于图像信息确定施工车辆的车斗、斗臂是否处于伸展状态;报警模块,设置于龙门架上,并与智能识别模块电连接,报警模块在智能识别模块确定施工车辆的车斗、斗臂处于伸展状态时执行告警动作。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龙门架无法识别施工车辆的车斗或斗臂是否处于伸展状态,进而无法对驾驶员做出警示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及时识别施工车辆的车斗或斗臂是否处于伸展状态,并对处于伸展状态的施工车辆做出告警的技术效果,有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高装置。
背景技术
工地上的大型泥头车、运输车、挖机等施工设备在电力线路线行下方通行或者在线行附近施工时,若施工车辆的车斗或者斗臂处于没有展开的状态,则不会影响架空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但当施工车斗或者斗臂处于伸展的状态时,施工车辆本身加上车斗或斗臂的高度可达十几米,不但会撞到限高的龙门架,甚至会挂断架空输电线路。
现有的龙门架功能较为单一,对于线行下方通行的车辆车斗或者斗臂是否展开这一情况往往无法有效区分,进而无法实行差异化应对措施,只能作为限高设备,再加上驾驶员的经验和细心来避免事故的发生,一旦驾驶员对于高度的判断失误,或忘记将车斗或者斗臂恢复原状,就会发生施工车辆触碰到龙门架或架空输电线路的事故,造成的电力设备损坏事件和人身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限高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龙门架无法识别施工车辆的车斗或斗臂是否处于伸展状态,进而无法对驾驶员做出警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限高装置,所述限高装置包括龙门架、智能识别模块以及报警模块;
所述龙门架设置于需要限制施工车辆的通行高度的位置;
所述智能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龙门架上,用于获取通过所述龙门架的施工车辆的图像信息,并基于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施工车辆的车斗、斗臂是否处于伸展状态;
所述报警模块设置于所述龙门架上,并与所述智能识别模块电连接,所述报警模块在所述智能识别模块确定所述施工车辆的车斗、斗臂处于伸展状态时执行告警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装置以及状态识别系统;
至少一个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龙门架上,用于采集通过所述龙门架的施工车辆的图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传送至所述状态识别系统;
所述状态识别系统基于所述图像信息以及预设神经网络模型确定通过所述龙门架的所述施工车辆的车斗、斗臂是否处于伸展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识别系统包括特征提取子模块以及特征分类子模块;
所述特征提取子模块从所述图像信息中提取所述施工车辆的特征参量,所述特征参量用于表征所述施工车辆的车斗、斗臂的伸展状态;
所述特征分类子模块基于提取出的所述特征参量确定所述施工车辆的车斗、斗臂的伸展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龙门架包括两个底座、一个水平横杆以及两个垂直立柱;
一个所述垂直立柱设置于一个所述底座上,所述水平横杆设置于两个所述垂直立柱之间,所述水平横杆的设置高度为限制通过施工车辆的高度;
所述智能识别模块设置与所述水平横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主轴和至少四根分支固定轴;
所述垂直立柱与所述主轴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2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