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2680.8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4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孙焕丽;韩金磊;王书洋;许立超;王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71;H01M50/289;H01M50/367;H01M50/375;H01M10/48;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 ||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壳体、电芯组件、检测单元以及泄放单元,模组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模组壳体的侧壁内部镂空开设有泄放通道,泄放通道连通容纳腔和模组壳体的外部,泄放通道内设置有净化单元,净化单元用于净化穿过泄放通道的气体;电芯组件安装于容纳腔内;检测单元设置于模组壳体内,用于检测模组壳体内的气压值和温度;泄放单元设置于模组壳体内,用于将容纳腔内的气体导入泄放通道内。本发明的泄放单元能够及时地将热量和气体导入泄放通道并最终排出到模组壳体的外部,气体的穿过泄放通道时还能够由净化单元进行净化过滤,避免污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动车由于采用电力作为驱动能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一方面能够降低污染排放,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另一方面动力电池技术日益成熟,持续里程数也越来越高,使用成本越来越低。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中的能源储备中心,在动力电池的体积和数量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需要提升其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能力密度大幅度提高意味着动力电池出现热失控的概率也提高,当动力电池出现热失控时,将释放高能气体,这些高能气体携带有电解液、电极材料、集流体等液态或固态物质,会导致动力系统内部压力骤增,并且有可能迅速导致动力系统与外界开发连接,当高能气体遇到外界空气后,在高温颗粒物的点燃作用下,高能气体出现剧烈燃烧,进而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高能气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到外界,降低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通过泄放单元将气体导入泄放通道内,从而将气体及时排出到模组壳体的外部,提高安全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模组壳体的侧壁内部镂空开设有泄放通道,所述泄放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模组壳体的外部,所述泄放通道内设置有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用于净化穿过所述泄放通道的气体;
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检测单元,设置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用于检测所述模组壳体内的气压值和温度;
泄放单元,设置于所述模组壳体内,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内的气体导入所述泄放通道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若干个分隔梁,若干个所述分隔梁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多个容纳位,每个所述容纳位均容纳有一组所述电芯组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梁的内部镂空开设有引导通道,所述引导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泄放通道。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通道的内侧壁设置有引导件,所述分隔梁对应所述引导件开设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引导通道,所述引导件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分隔梁的长度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件设置为若干个,每个所述引导件的开口方向均相同,所述分隔梁对应每个所述引导件均开设有所述引导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件由冲压装置对所述分隔梁的侧壁向内冲压制得。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件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泄放通道的容纳有所述净化单元的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模组壳体包括主壳、上盖以及隔离件,所述电芯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内,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主壳的顶部,所述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与所述上盖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离件为云母、玻璃棉、硅氧棉、陶瓷以及莫来石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26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