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外光固化油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3989.9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王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1 | 分类号: | C09D11/101;C09D11/03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杨冬梅;张行知 |
地址: | 6117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 光固化 油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油墨,其配方的主要成分为光固化树脂、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以紫外光固化油墨的总量为基准,其中光引发剂包括有α‑羟基酮类短波长光引发剂、α‑氨基酮类长波长光引发剂以及肟酯类光引发剂。此油墨配方中的光引发剂不仅提高了光引发效率和固化效率,并且解决油墨表面的橘皮现象,也提升油墨与基板之间的黏接力。进一步地,光引发剂可加入环氧基硅烷偶联剂,藉以实现紫外光和湿气的双重固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光固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紫外光固化油墨。
背景技术
由于光固化技术具有高效、环保、节能、适用性广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以应用于穿戴式装置为例,显示模块中可利用黑色紫外光固化油墨喷涂于多层镜片模块的外围,用以防止光进入显示模块内部而造成产品失效或影响显示效果。紫外光固化油墨主要是由光固化树脂、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和助剂所组成。其中,光固化树脂是紫外光固化油墨的基体树脂,具有可进行光固化的基团。活性稀释剂主要用来调节光固化树脂的黏度,并参与光固化过程。光引发剂的作用是在紫外光照射下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产生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活性稀释剂和光固化树脂发生聚合反应,在极短时间内生成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进而实现光固化。
目前习知的紫外光固化油墨之光引发剂为α-羟基酮类短波长固化光引发剂、α-氨基酮类长波长固化光引发剂和酰基膦氧化物类长波长固化光引发剂等。一般商用的光引发剂为单类光引发剂,或是藉由添加多种不同的光引发剂,以便在不同的波长都能激发感光,以提高光引发效率和固化效率。然而,紫外光固化油墨在进行光固化后,较厚的油墨易出现表面与深层收缩情况不一致,而产生裂纹、橘皮现象,造成产品失效。因此,一般紫外光固化油墨的制程是以降低紫外光灯的照度、提高油墨厚度的均匀性两种方式降低橘皮发生机率,但是成效有限,且对制程要求严苛,并增加了生产周期。而紫外光固化油墨的固化会受紫外光光源的总能量和不同波长光能量分布的影响,故紫外光固化油墨材料中的光引发剂在其固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故,如何对紫外光固化油墨配方中的光引发剂进行改良,以解决上述习知技术的不足,即为从事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油墨,通过对于紫外光固化油墨配方中光引发剂的调整,改善油墨固化后产生表面橘皮以及黏接力不好的现象。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紫外光固化油墨,此紫外光固化油墨包括光固化树脂、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以紫外光固化油墨的总量为基准,光引发剂包括如下组分:
0.1~5重量%的α-羟基酮类短波长光引发剂;
0.1~5重量%的α-氨基酮类长波长光引发剂;及
0.1~5重量%的肟酯类光引发剂。
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前述α-羟基酮类短波长光引发剂选自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和1,1'-(亚甲基二-4,1-亚苯基)双[2-羟基-2-甲基-1-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前述α-氨基酮类长波长光引发剂选自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2-苯基苄-2-二甲基胺-1-(4-吗啉苄苯基)丁酮和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苄基)-1-(4-吗啉-4-基苯基)-丁烷-1-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之实施例,前述肟酯类光引发剂选自1-[4-(苯硫基)苯基]-1,2-辛烷二酮2(O-苯甲酰肟)和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乙酮1-(O-乙酰肟)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39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