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6203.9 | 申请日: | 202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0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至交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赵以鹏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资源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装置,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为内部具有空腔,且至少具有一个口部;归一器,所述归一器密封设置在瓶体的口部;单向恒压调节阀,所述单向恒压调节阀设置在归一器内,用于调节所述空腔内的发酵气体的逸出量;出口调节机构,所述出口调节机构设置在归一器内,用于调节所述空腔内的液体的逸出量。本发明的装置利用废弃的塑料瓶作为微生物发酵反应釜,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气体压力过高时,自动通过恒压阀排出,防止容器因压力过大而爆炸,溢出的气体经过除臭处理后进行排放,减少堆肥对家庭空气质量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大量的生活垃圾不断产生,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主要部分占比59.3%。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力度加大,分类清运环节逐步完善。其中厨余垃圾处理商业化运营模式日趋成熟,实现厨余垃圾处理由减量化和无害化向资源化成为可持续社会发展的关键。
厨余垃圾处理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改善生活环境,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二是提升人们健康,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三是促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缓解资源匮乏的矛盾。
从处理模式来看,目前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仍是以填埋和焚烧处理为主,随着垃圾填埋场造成污染和土地资源紧张,生活垃圾处理逐渐转为焚烧方式。根据公开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约有一半厨余垃圾处理仍以填埋处理,焚烧处理约占38%,仅有12%是通过厌氧发酵、好氧制肥、食腐类昆虫养殖、微生物水化等资源化技术进行处理。现如今,填埋处理和焚烧处理已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比较成熟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有四种:
第一、厌氧处理。厌氧发酵技术也称为沼气发酵技术,主要是通过厌氧微生物进行分解发酵,这是最早推广的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之一,也是厨余垃圾处理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厌氧处理过程主要包含水解反应、发酵酸化、产乙酸和产沼气四个阶段。厌氧发酵技术产生沼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可以进入燃气管网,也可转化为电能,厌氧发酵产出的沼渣可以用于堆制有机肥。当前,沼渣沼液如何进行有效处理是制约这一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技术减少沼液和沼渣产量,提高利用效率。
第二、好氧堆肥。好氧堆肥技术也称厨余垃圾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在自然界选择增殖分解能力强的高温复合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在微生物处理设备中对厨余垃圾进行高温高速发酵,使有机物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最终达到腐熟稳定,成为有机肥料的专项技术。当前,好氧堆肥仍有很多技术需要解决,面临着垃圾中的重金属及有机物去除不够彻底、油盐成分工艺不高、处理过程密闭不好、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第三、粉碎直排处理。粉碎直排主要是利用厨房安装处理设备将厨余垃圾进行粉碎之后随着市政的管道网排出。粉碎直排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垃圾源头的分类减量,还能减少厨余垃圾收集运输和二次污染。美国80%的新建住宅都安装有家庭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将处于垃圾粉碎直排至市政系统,最终进入处理厂进行处理利用。由于我国饮食结构较为复杂,油脂含量高,绝大多数城市管网并未考虑厨余垃圾排放问题,容易引起市政管网系统阻塞,因此技术推广需垃圾细化垃圾分类作为基础。
第四、黑水氓处理。该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多地区进行了推广,充分利用了黑水氓作为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的属性,具有繁殖迅速、吸收转化率高、饲养成本低等特点。经过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会使有害菌的含量和种类明显下降,不会产生异味,将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成分转化为有机质丰富的有机肥进行使用。但黑水氓处理在国内厨余垃圾处理中的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技术的推广应用亟待完善。
因此,如何设计一款厨余垃圾处理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装置,以期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至交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至交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62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