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恒流型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及恒流型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7841.2 | 申请日: | 202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3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晓辉;孙顺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0 | 分类号: | H05B45/30;H05B45/345;H05B45/315;H05B47/16;H05B47/165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郑星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恒流型 驱动 电路 控制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恒流型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及恒流型驱动电路。该控制电路具体可通过获取恒流型驱动电路的输出信息并结合基准信息,以根据恒流型驱动电路其当前的负载所对应的输出状况,判断系统进入或退出快速驱动模式的各个节点,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有针对性的判断出系统进入/退出快速启动的时间节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固定时间内执行快充,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的应用中容易出现过冲或者启动加快不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恒流型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及恒流型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调光或者类似调光功能的电源应用中,通常要求输出电流幅值变化量不能太大,为此一般都需要在输出端增加一个较大的输出电容,而正是由于输出电容较大,使得从系统上电到恒流之间的时间长、启动慢。这对于多灯并联的应用中,则还可能会出现灯泡不是同时亮起,而是先后亮起的现象。特别是在有调光的应用中,低占空比对输出电容充电更慢,启动所需时间更长,在多灯并联的应用中灯泡先后亮起的间隔时间也更长。
针对以上情况,目前一般采用快速启动技术。即,在系统上电后的固定时间内加速对输出电容的充电,固定时间结束之后则恢复正常的环路控制。然而,目前所采用的快速启动技术,由于是固定时间内快启,此时对于不同的应用、不同的输入和输出条件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满载和高压输入时,可能出现过冲,甚至过冲特别大的情况;以及,有些情况下,输入高低压或者调光深度较大时,又会出现启动加快不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恒流型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的快速启动技术中容易出现过冲或者启动加快不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恒流型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包括:
输出信息检测模块,耦接所述恒流型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用于检测所述恒流型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信息;
基准信息产生模块,耦接所述恒流型驱动电路的输出电流采样端,根据采样到的所述恒流型驱动电路的峰值输出电流,产生基准信息;
快速启动信号产生模块,其输入端耦接所述输出信息检测模块和所述基准信息产生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输出信息和所述基准信息,并产生快速启动信号,所述快速启动信号用于提示进入快速启动阶段或未进入快速启动阶段;
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其输入端耦接所述快速启动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快速启动信号,根据所述快速启动信号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恒流型驱动电路的功率开关管以驱动负载。
可选的,所述输出信息检测模块为电感的退磁检测模块,以用于检测恒流型驱动电路中的电感的退磁时间。
可选的,所述基准信息为一个基准时间,所述基准时间为利用设定的基准电流对一个基准计时电容充电直至电容节点的电压抵达至恒流型驱动电路的采样峰值电压所需的时间;其中,在退磁时间的终点晚于基准时间的终点时,则所述快速启动信号产生模块持续产生进入快速启动的信号;以及,在退磁时间的终点提前至基准时间的终点之前,则所述快速启动信号产生模块翻转快速启动信号的电平值,并在退磁时间的终点时刻退出快速启动阶段。
可选的,所述快速启动信号产生模块包括:
与门,所述与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耦接所述输出信息检测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基准信息产生模块的输出端;
锁存器,其输入端耦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所述锁存器的输出端输出所述快速启动信号。
可选的,所述基准信息产生模块包括:
基准电流源,所述基准电流源耦接基准电阻,以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电阻产生对应的基准电流,以及所述基准电流源的输出端耦接一个基准计时电,用于对所述基准计时电容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78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