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口访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869253.2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5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乐;薛广营;郭月俊;季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9/111 | 分类号: | H04L49/111;H04L49/35;H04L49/10;H04L61/5007;H04L61/5038;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杨帆;李红萧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口 访问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设备 | ||
1.一种串口访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网络设备上电,判断所述网络设备的串口的类型;
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的串口的类型属于第一串口,由多功能交换机的控制单元通过其连接的串口切换单元将串口链路切换为对应的第一串口链路;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所处的局域网对其交换单元进行相应的参数配置;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以获取其IP地址号,并通过外部控制器基于所述IP地址号对所述控制单元配置静态IP地址;
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接入至所述多功能交换机的网络接口且所述交换单元完成参数配置,由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交换单元并根据所述静态IP地址连接至所述第一串口链路以访问对应的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所处的局域网对其交换单元进行相应的参数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所处的局域网判断是否要对其交换单元进行参数重置;
响应于要对所述交换单元进行参数重置,由所述外部控制器向所述控制单元写入对所述交换单元的控制指令,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交换单元进行相应的参数配置;
响应于不对所述交换单元进行参数重置,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交换单元进行默认参数的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的串口的类型属于第二串口并且所述网络设备接入至所述网络接口且所述交换单元完成参数配置,由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交换单元并根据所述静态IP地址连接至所述串口切换单元默认连通的第二串口链路以访问对应的串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以获取其IP地址号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向服务器发送DHCP请求以获取其IP地址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外部控制器基于所述IP地址号对所述控制单元配置静态IP地址包括:
由外部控制器基于所述IP地址号通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USB接口或第三串口对所述控制单元配置静态IP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入至所述多功能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入至与所述交换单元连接的MDI接口单元中的RJ45网络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DI接口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交换单元和RJ45网络接口连接的网络变压器。
8.一种串口访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串口判断模块,配置用于响应于网络设备上电,判断所述网络设备的串口的类型;
串口链路切换模块,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的串口的类型属于第一串口,由多功能交换机的控制单元通过其连接的串口切换单元将串口链路切换为对应的第一串口链路;
参数配置模块,配置用于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多功能交换机所处的局域网对其交换单元进行相应的参数配置;
IP配置模块,配置用于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以获取其IP地址号,并通过外部控制器基于所述IP地址号对所述控制单元配置静态IP地址;以及
串口访问模块,配置用于响应于所述网络设备接入至所述多功能交换机的网络接口且所述交换单元完成参数配置,由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交换单元并根据所述静态IP地址连接至所述第一串口链路以访问对应的串口。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92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