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乙酸制备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69670.7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毛晓勇;胡洪铭;颜江;罗怀云;唐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信乙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1/02 | 分类号: | C07C51/02;C07C51/10;C07C51/42;C07C51/48;C07C51/43;C07C57/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巧香 |
地址: | 643030 四川省自贡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乙酸 制备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苯乙酸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苯乙酸制备系统。该苯乙酸制备系统,包括间歇反应釜,其具有混合液入口、新鲜气体入口、回收气体入口和反应物出口;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间歇反应釜的反应物出口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间歇反应釜的回收气体入口连通;水油分离器,水油分离器的入口与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连通;结晶釜,结晶釜的水相入口与水油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通,结晶釜还具有酸液入口;后处理装置,结晶釜的出口与后处理装置的入口连通,后处理装置具有苯乙酸产品出口;催化剂溶剂回收再利用装置,催化剂溶剂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静置罐、回收罐和溶剂回收塔。本申请能实现催化剂的循环再利用,可降低成本,容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苯乙酸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苯乙酸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苯乙酸是重要的医药、香料等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属于精细化工产品。在医药方面苯乙酸主要可用生产青霉素,还可用于制备镇静抗郁药阿米替林及癫痫药苯巴比妥等。在工业方面,苯乙酸常用于制备高性能工程塑料固化剂、荧光增白剂、燃料和感光材料显示剂等。在农药方面苯乙酸经氯化(或溴化)、酯化得氯代(或溴代)苯乙酸乙酯,用于制备杀虫剂稻丰散,此外还是合成高效、广谱低毒的非内吸性有机磷农药中间体,广泛用于葡萄、草莓、蔬菜、绿茶和可可等作物。此外,在香料方面,苯乙酸作为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还主要用于食品、洗涤剂、清洁剂、化妆品、烟草、饮料等的生产。
苯乙酸的合成方法虽多达几十种,但有些方法因为主要原料本身比苯乙酸产品价格高或接近,实际应用受限。目前工业上采用的苯乙酸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苯乙腈水解法、CO羰基化法、苯-醋酐法、乙苯氧化法、苄基钠法、苯-甲醛羰基化法、苯乙酰胺水解法(维尔格罗德法)、氯苄-CO2电解法等几种方法。其中,苯乙腈水解法和羰基化法工艺是较为广泛应用的生产工艺。然而,苯乙腈水解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原料毒性较大,生产过程密闭性较差,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很大;工艺流程长,污染物生成环节多;反应步骤多,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反应收率也不高。
在羰基化生产工艺中,其关键在于催化剂的选择和回收。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催化剂为羰基钴,由于钴类催化剂诸多的缺点,比如:催化剂回收困难、反应后催化剂需“分离-单独再生合成-下一批反应”、催化剂易中毒失活、生产成本过高等,因此国内羰基化法工艺技术生产苯乙酸工序基本都属于停滞状态。
鉴于此,现有的苯乙酸制备系统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苯乙酸制备系统,可实现催化剂的循环再利用,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容易操作,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苯乙酸制备系统,包括:间歇反应釜,所述间歇反应釜具有混合液入口、新鲜气体入口、回收气体入口和反应物出口;
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间歇反应釜的反应物出口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间歇反应釜的回收气体入口连通;
水油分离器,所述水油分离器的入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连通;
结晶釜,所述结晶釜的水相入口与所述水油分离器的水相出口连通,所述结晶釜还具有酸液入口;
后处理装置,所述结晶釜的出口与所述后处理装置的入口连通,所述后处理装置具有苯乙酸产品出口;
催化剂溶剂回收再利用装置,所述催化剂溶剂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静置罐、回收罐和溶剂回收塔,所述静置罐的入口与所述水油分离器的油相出口连通,所述静置罐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回收罐的第一入口连通,所述静置罐的第二出口与所述溶剂回收塔的入口连通,所述溶剂回收塔的出口与所述回收罐的第二入口连通,所述回收罐的出口与所述间歇反应釜的混合液入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信乙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信乙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696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I-EXPRESS中的预编码机制
- 下一篇:双效节能蒸发浓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