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显示系统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0349.0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0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刚;唐浩;廖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精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G06T9/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余小草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显示 方法 系统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显示系统及应用,具体包括:输入初始图像;获取第一图像修正参数数据集,第一图像修正参数数据集包括用于修正显示屏内的不均匀性和/或显示屏与参考屏之间的不一致性的图像修正参数数据;利用第一卷积核神经网络和第一图像修正参数数据集对初始图像进行修正,获得初始图像的修正图像;将修正图像数据输出给显示屏进行显示,以使得显示屏显示已实现修正显示屏内的不均匀性和/或显示屏与参考屏之间的不一致性后的图像,以解决现有基于硬件参数进行的显示屏修正存在精度不高和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屏矫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显示系统及应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目前显示屏的显示参数修正主要通过基于硬件参数修正的补偿算法和参数设置,以gamma校正为示例,由于液晶屏红绿蓝三色电光特性不一致,表现为各个灰阶的颜色差异较大,需要校正各个灰阶的颜色。尤其暗场的灰阶误差非常明显,无法通过白平衡调节来清除各灰阶的颜色误差。只有各灰阶的颜色一致后,方能通过亮暗场的白平衡调节,将色温调节到要求的色温。通过测量图像亮度与输入电压之间的曲线,如通过给待测模组某一绑点一组固定的寄存器值(输入电压或其它硬件参数),使用色度计测得一组xyLv数据,用这组数据去匹配已有的调节好的屏的数据,得到最接近的屏的寄存器值作为待测模组的初值,通过逼近算法得到待测模组的寄存器值(输入电压或其它硬件参数),作为其对应的硬件调参参数。校正GAMMA曲线后,可以实现如下目的:暗场灰阶的颜色明显改善,各灰阶的颜色误差明显减少,暗场颜色细节分明,图像亮度颜色一致,透亮度好,对比明显。
另外,由于每一块屏都存在其特异性,如每一个屏内的各个显示单元的显示特性并不完全相同,又如分块型显示屏(LCD w/2D BLU或墙上屏)的各区块之间存在亮度色度的不均匀性,需要进行测量和校验。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屏矫正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的校验方法分为两步:先测量各区块的不均匀性,再针对不均匀性进行补偿,而补偿的方法由具体的不均匀性的特点决定。通常作法是在显示屏驱动芯片的存储单元中(flash)记录不均匀性,并由在驱动芯片中设置补偿函数及其相关参数,根据不均匀性决定补偿参数并调用这些参数产生输出到显示屏上的补偿图像,在一些系统中,不均匀性的存储单元和补偿算法及相关参数由系统(TV或手机)的主芯片完成。
另外,现有补偿方法对于图像补偿通常是基于mura产生的物理模型,对测量图像进行拟合,来预计各个像素在各个灰阶上的补偿值,不涉及基于卷积核神经网络对于输入图像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而且调参过程涉及许多基于经验的手工操作。
上述显示屏的显示修正过程中,对应的补偿算法和参数设置需要显示驱动芯片厂商的参与,需要显示屏厂商提供的数据,该提供的数据又需要有测量设备厂商的机台完成。同时,目前的补偿多半是基于单通道或RGB三通道的亮度值方便进行的,对于色度偏差的补偿算法需要更多的计算和测量,补偿后的效果检验多半基于目视评估,因而基于硬件参数进行的显示屏修正涉及多家供应商流程冗长,许多情况下难以适合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显示系统及应用,旨在解决现有基于硬件参数进行的显示屏修正存在精度不高和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显示方法包括:
输入初始图像;
获取第一图像修正参数数据集,第一图像修正参数数据集包括用于修正显示屏内的不均匀性和/或显示屏与参考屏之间的不一致性的图像修正参数数据;
利用第一卷积核神经网络和第一图像修正参数数据集对初始图像进行修正,获得初始图像的修正图像;
将修正图像数据输出给显示屏进行显示,以使得显示屏显示已实现修正显示屏内的不均匀性和/或显示屏与参考屏之间的不一致性后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精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精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0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