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光泽复合材料、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4041.3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2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肖升;吴沙鸥;钟丽萍;刘崇祯;陈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陶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8L71/12;C08L67/02;C08L33/12;C08L77/06;C08K9/04;C08K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新南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李小东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泽 复合材料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光泽复合材料、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该高光泽复合材料的配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分:晶体硅粉1~9份,树脂1份;其中,树脂包括:聚苯硫醚、聚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邻苯二酰胺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晶体硅粉经过硅粉表面改性剂处理,硅粉表面改性剂的用量为晶体硅粉用量的0.1‑10%,晶体硅粉的中位径为500‑2500nm。本发明选用晶体硅粉与树脂作为原料制备复合材料,相对于现有的用于外观件、结构件上的复合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光泽度且减轻复合材料的质量,从而满足人们对外观件和结构件的便携以及美观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光泽复合材料、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材料的关注不单单止于单一材料。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大量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产品的外观件、结构件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人们对其审美和手感方面有更高要求,特别是光泽度。
目前用于外观件或结构件的复合材料通常选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氧化铝、碳酸钙或滑石等材料作为原料,采用这类原料制备的复合材料虽有较高的光泽度,但是密度也较大;现有通过质量最轻的聚丙烯树脂加入硫酸钡等无机填料的方式进行改性制备高光泽聚丙烯树脂,使得聚丙烯材料的光泽度得到一定提高,但同时导致了聚丙烯产品的密度大大提高;现有专利CN111978670 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光泽度也只有91GU。目前,现有的复合材料往往不能同时兼顾产品的光泽度和重量,不能满足人们对外观件、结构件既轻便且美观的要求。
鉴于此,提供一种新的高光泽复合材料、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光泽复合材料、其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的光泽度高且重量轻,适用于外观件和结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光泽复合材料的配方,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组分:晶体硅粉1~9份,树脂1份;其中,所述树脂包括聚苯硫醚、聚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邻苯二酰胺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晶体硅粉经过硅粉表面改性剂处理,所述硅粉表面改性剂的用量为所述晶体硅粉用量的0.1-10%,所述晶体硅粉的中位径为500-2500n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光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1~9份的晶体硅粉用0.1-10%的硅粉表面改性剂处理后,与1份的树脂共混,得到共混料;
步骤S2:将共混料依次经过干燥、密炼、造粒以及注塑成型,得到复合材料;
步骤S3:将所述复合材料经热处理以及抛光处理后,得到高光泽复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2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共混料在于120℃干燥3-6小时,得到干燥料;
将所述干燥料放置于密炼机中于100~360℃下密炼1-10小时,得到密炼料;
所述密炼料经单螺杆造粒机在100~320℃下造粒,制得造粒料;
所述造粒料经注塑机在150~400℃下注塑成型,得到所述复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硅粉表面改性剂包括芳香族羧酸或盐类、芳香族酯类化合物、脂肪酸酯类化合物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S3中,热处理温度为80-500℃,热处理时间为0.05-30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处理包括热等静压处理、温等静压处理、热压处理以及无压热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陶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陶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