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座舱人机环境还原装置及其测量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4068.2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4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罗原;方锐;孟宪明;孟琦;梁铭丰;黄亚烽;李金柱;任鹏飞;吴昊;张赛;史丽婷;田杰斌;郑鑫福;郑崇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安孔川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座舱 人机 环境 还原 装置 及其 测量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舱人机环境还原装置,歇脚踏板调节模块通过第一调节模组安装在装置底座的左上角位置,油门刹车踏板调节模块通过第二调节模组安装在歇脚踏板模块旁,方向盘调节模块通过第三调节模组安装在装置底座侧壁上位于油门刹车踏板调节模块上方,座椅调节模块通过第四调节模组安装在装置底座顶部中间位置;第一调节模组、第二调节模组、第三调节模组、第四调节模组均包括多个直线模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座舱人机环境还原装置及其测量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还原各种类型乘用车的座舱人机环境,可以无损安装固定各类结构、宽度及大小的汽车座椅,可广泛地进行竞品车型横向比对评价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座椅总布置、座舱人机功效、舒适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座舱人机环境还原装置及其测量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饰开发过程中,其人机校核以及人机功效评价,一般使用三维模型以及二维截面进行校核匹配,这在开发过程来讲比较抽象,并不能真实直观反映实际的使用感受。另外,在面对多种竞品车横向比对或多种车型平台的人机功效开发过程中,一架可以快速准确地还原座舱人机环境,各重要人机尺寸可快速进行调节同时可实时反馈回设计参数的装置可以大大地提高设计开发和舒适性评价效率。
为了提高座舱人机功效开发和舒适性评价效率,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快速还原座舱人机环境的测试设备,通过伺服测量控制系统及其配套软件调取后台数据库各种车型座舱人机尺寸信息并实时驱动设备的各个伺服电机,调节方向盘、座椅、脚踏板等模块的空间位置,快速还原座舱人机环境。另外,在舒适性评价阶段,主观评测员通过设备自定义模式控制方向盘、座椅、脚踏板等模块调节到满足要求的空间位置,设备的控制系统实时将各模块空间位置转换成各种人机尺寸测量数据并在软件界面中反向呈现,极大地缩短简化座舱人机工作流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座舱人机环境还原装置及其测量控制系统,以解决人机环境还原座舱舒适度调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舱人机环境还原装置,包括装置底座、歇脚踏板调节模块、油门刹车踏板调节模块、方向盘调节模块、座椅调节模块;
歇脚踏板调节模块通过第一调节模组安装在装置底座的左上角位置,油门刹车踏板调节模块通过第二调节模组安装在歇脚踏板模块旁,方向盘调节模块通过第三调节模组安装在装置底座侧壁上位于油门刹车踏板调节模块上方,座椅调节模块通过第四调节模组安装在装置底座顶部中间位置;
第一调节模组、第二调节模组、第三调节模组、第四调节模组均包括多个直线模组。
进一步的,歇脚踏板调节模块包括歇脚踏板、歇脚足跟支撑板、连接板、第一立柱,第一立柱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歇脚足跟支撑板上,歇脚踏板倾斜安装在第一立柱上;
第一调节模组包括歇脚踏板X向直线模组、歇脚踏板Y向直线模组,歇脚踏板Y向直线模组安装在歇脚踏板X向直线模组的滑块上,歇脚踏板底部安装在歇脚踏板Y向直线模组的滑块上,歇脚踏板X向直线模组两端通过两个第一支撑板安装在装置底座上;
歇脚板Y向直线模组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歇脚板X向直线模组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油门刹车踏板调节模块包括刹车足跟支撑板、刹车踏板、第二连接板、第二立柱,第二立柱通过第二连接板安装在刹车足跟支撑板上,刹车踏板倾斜安装在第二立柱上;
油门刹车踏板调节模块还包括油门足跟支撑板、油门踏板、第三连接板、第三立柱,第三立柱通过第三连接板安装在油门足跟支撑板上,油门踏板倾斜安装在第三立柱上;
第二调节模组包括刹车踏板X向直线模组、刹车踏板Y向直线模组,刹车足跟支撑板安装在刹车踏板Y向直线模组的滑块上,刹车踏板Y向直线模组安装在刹车踏板X向直线模组的滑块上,刹车踏板X向直线模组两端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装置底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