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4099.8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2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夏长权;时壮壮;朱颖;徐思韵;陆文峰;朱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阻抗匹配 射频 收发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其包括,射频收发单元,所述射频收发单元包括发射端模块、接收端模块,所述接收端模块连接所述发射端模块,所述接收端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发射端模块用于发射第二信号;以及,阻抗匹配单元,所述阻抗匹配单元连接所述接收端模块,所述阻抗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接收端模块进行阻抗匹配,本发明通过滤波器优化、射频芯片的接收端优化、阻抗匹配,使得天线端获得最大的发射功率,并且极大增强了线路的抗干扰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收发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达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的目的,这其中射频模块起到的发射并接收信息的作用尤为重要。
目前,我们已知的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射频模块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以及PCB布局,因射频芯片的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是固定的,因此一般从优化PCB布局方面来改善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整个射频通路上的阻抗失衡问题,射频电路传导的灵敏度低,影响发射功率。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阻抗失衡、灵敏度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其包括,射频收发单元,包括发射端电路模块、接收端电路模块,所述发射端电路模块连接接收端电路模块;滤波器单元,连接射频收发单元;以及,阻抗匹配单元,用于滤波器单元的输出阻抗与射频收发单元的输入阻抗之间的共轭匹配。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发射端电路模块、接收端电路模块的公共端部分连接有第一隔直电容。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滤波器单元两端设置为50Ω。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天线单元,连接所述滤波器单元的第一端,所述滤波器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射频收发单元,所述天线单元的工作频率为一预设值。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天线单元连接第二隔直电容,所述第二隔直电容连接所述滤波器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端上有两个滤波电容。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差分电路单元,一端连接所述滤波器单元的第二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射频收发单元。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差分电路单元包括巴仑电路模块,所述巴仑电路模块连接所述发射端电路模块、接收端电路模块的公共端部分。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差分电路单元还包括差分线路模块,所述差分线路模块的传输幅度相等且相位相反。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差分线路模块的差分线平行且等长。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阻抗匹配的射频收发电路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发射端电路模块、接收端电路模块的连接处为参考点(K),参考点(K)至射频芯片端的阻抗为第一阻抗,参考点(K)至天线单元的阻抗为第二阻抗,所述第一阻抗与所述第二阻抗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0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制砂的细度模数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旋转切割工装的切割限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