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点可配置集成化弹载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74217.5 | 申请日: | 2021-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1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彤;孟升卫;李怀志;宋宇晨;彭喜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孙莉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点可 配置 集成化 弹载火工品 阻值 测量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点可配置集成化弹载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包括:可编程的2端电流源、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A、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B、运算放大器、模数转换器、J30J连接器和核心板,其中,可编程的2端电流源与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B连接,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B分别与J30J连接器和核心板连接,J30J连接器与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A连接,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A分别与运算放大器和核心板连接,运算放大器与模数转换器连接,模数转换器与核心板连接。该系统用于测量弹载系统中不便于直接测量的小电阻,具有可不开箱测试、测点可配置、测试效率高、集成化高、测试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测试电缆干扰抑制的测点可配置集成化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火工品是一类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燃烧或爆炸的一次性使用的元器件或装置的总称,正是因为其具有燃烧或爆炸的特性,一旦发生故障常常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对火工品的各种电气属性的测量就十分重要。
传统的火工品阻值测量装置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测试精度,但是体积一般较大,虽然可以应用于大多数场景,但是弹上设备对测试装置的体积与重量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因此不适用于弹上设备的测试。现有的多路电阻测试装置,大都是在通电后对各电阻通路轮询测阻值,这种不可灵活配置测点的测试方法,测试效率较低,尤其是待测通路数量很多的情况。
另外,火工品设备电路设计复杂,而且保密性要求高,因此要求测试设备能够做到不开箱测试,而传统的阻值测量装置大都需要通过外接表笔进行测量,这样的测量方式既不符合不开箱测试的要求,也容易由于表笔接触不当引入误差。
因此,亟待解决现有技术中火工品设备中小电阻测量精度不高以及设备不便携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点可配置集成化弹载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测点可配置集成化弹载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包括:可编程的2端电流源、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A、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B、运算放大器、模数转换器、J30J连接器和核心板,其中,所述可编程的2端电流源与所述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B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B分别与所述J30J连接器和所述核心板连接,所述J30J连接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A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光电固态继电器A分别与所述运算放大器和所述核心板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与所述模数转换器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与所述核心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测点可配置集成化弹载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通过J30J连接器及线缆传输电压信号,很大程度上减低了电压损耗,既提供了很高的测量精度,也可以避免开箱测试,同时,对外仅留有J30J连接器接口,所有的控制指令与测试数据均通过该连接器传递,具有高集成化的优点,确保了电路连接简单,操作方便;采用J30J连接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更换设备的外部连接,只需要通过配置不同继电器的通断来实现测12个通路的电阻,即具有测点可配置的优点,测试效率高,且电路设计具有电缆干扰抑制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装置的测试精度;另外,还采用光电固态继电器来实现控制测试通路,所使用的继电器具有体积小、外围电路简单无需驱动的特点,使得本发明体积可以做到很小:装置总重量为300g,体积为106mm*103mm*30mm,即体积小重量轻,使得其适用于弹载测试系统。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测点可配置集成化弹载火工品阻值测量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电固态继电器A和所述光电固态继电器B的数量均根据待测电阻的数量决定,且所述光电固态继电器A的数量与所述光电固态继电器B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编程的2端电流源用于提供4mA的测试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742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